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张建成苏京晶
(一)建设一个观念创新、思维超前、能决善断的领导班子。
领导者是一种社会角色,是实施领导行为的主体。一个合格的领导者不但要在政治上过硬,更重要的是观念创新、思维超前、能决善断,在指导组织方面要具有建立愿景、创造未来的能力。在机构的事业发展上,要明确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并带领员工为之而奋斗。
(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打造一支技术精、业务强、品德优、作风好的学习型、创新性干部职工队伍。
1、实施“人才强检”战略,通过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和内部培训,在人才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素质结构上形成顾问型人才、创业型人才、种子型人才的梯度层次,逐步淘汰顾问型中的“夕阳型人才”,发展创业型人才,培育种子型人才。
2、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机制
通过人才管理机制的建立,使不同层次的人才按照其对机构的贡献大小,给予其相应的待遇和奖励;营造一个公开、公平竞争,讲学习、求发展、比贡献的竞争平台;同时为各类人才创造一个合适自身发展的良好创业环境。
3、打造学术带头人、技术带头人、技术骨干队伍,在机构内形成一个高层次人才带低层次人才、低层次人才带一般职工的“传、帮、带”滚动发展模式。
4、加强职工培训,制定培训计划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岗位工作人员,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三)加大技术装备投入,提高检测技术手段
技术装备是质检机构技术支撑力的主要物质条件,代表着一个质检机构的检测手段水平,所以在加大投入时应做到:科学投入,确保重点。同时,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惠”的原则。在项目投入上,不是项目越多越好,关键要形成拳头项目、优势项#fenye#目、种子项目。通过对种子项目的储备,作为质检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通过优势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使其成为质检机构的拳头项目、替代项目,形成新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对拳头项目的科学经营,充分发挥其现有效能和潜在能力,确保机构的稳步发展。
(四)实施“科技兴检”战略,提高科研开发能力。
实施“科技兴检”战略,提高科研开发能力,是质检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促进质检事业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提升质检机构的技术支撑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应对产品质量突发事件的根本保障。
2、加强产品标准的制(修)订和检验方法标准的研究工作。在立项上,重点考虑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的立项,同时要根据地方科研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申报一些具有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产品、新工艺型的技术标准项目。
3、日常检验与科研开发齐头并进。
对质检机构来说,日常检验离开了科研开发是瞎子,科研开发离开了日常检验是跛子。工作人员在长期的日常检验中,通过长期的积累、经验的丰富,不断改进和探索新的检验方法,促进科研工作开展;通过科研工作的开展,不断指导日常检验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进而随着科研课题的不断成熟,使日常检验工作形成质的飞跃。
4、建立科研开发机制,提升技术支撑力。
按照国家总局“科技兴检”战略的总体要求,结合机构的发展目标和研发能力,制定一套切实可行、有利于调动职工科研开发积极性、有利于各层次人才发挥才干、有利于提升机构技术竞争力的科研开发机制。同时鼓励职工在长期工作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积极发表一些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真正起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不断创新观念,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
1、在人才的使用上,要建立“竞聘上岗、双向选择”、“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在待遇上要按照岗位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待遇等级,在保证工作质量、兼顾职工劳动强度适当的前提下,鼓励职工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除外)、多岗多酬,鼓励综合性人才的脱颖而出。
2、加强目标考核,确保工作质量。
按照组织行为学:“领导者要观察外界、创造未来;管理者要着眼内部、改善现状;员工要面对现实、履行职责。”“领导者要创造变革,做正确的事;管理者要管理变革,正确的管事;员工要适应变革,正确做事。”这一原理,在机构内部严格实行层级化管理,设置岗位说明书,确定岗位职责。建立目标考核制度,加强工作质量考核,使质检机构的组织行为和各个工作环节、关键控制点及全过程时刻都在有效监控下正常运行,确保技术支撑力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