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与评定方法

发动机是汽车的的核心部分,其技术性能的好坏是决定汽车行驶性能的关键因素。而其中汽车发动机的可靠性是关系到主要技术性能“何时失效”的问题,这是汽车发动机至关重要的技术指标。通过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论证评估当前汽车发动机的可靠性程度,确保汽车发动机在汽车制造与使用过程中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本文介绍汽车发动机在台架上整机的一般可靠性试验方法,其中包括负荷试验规范(如交变负荷、混合负荷和全速全负荷)、冷热冲击试验规范及可靠性评定方法。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发动机在台架上整机的一般可靠性试验方法,其中包括负荷试验规范(如交变负荷、混合负荷和全速全负荷)、冷热冲击试验规范及可靠性评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商用车的水冷发动机,不适用于摩托车及拖拉机用发动机。该类发动机属往复式、转子式,不含自由活塞式。其中包括点燃机及压燃机;二冲程机及四冲程机;非增压机及增压机(机械增压及涡轮增压、水对空及空对空中冷);适用于燃用汽油、柴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醇类等燃料的发动机。

新设计或重大改进的汽车发动机定型、转厂生产的发动机认证以及现生产的发动机质量检验均可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可靠性试验。

本标准还可作为发动机制造厂和汽车制造厂之间交往的技术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5089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GB/T17754摩擦学术语

GB/T18297—2001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17754和GB/T18297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气门下沉量valvesinkage

气门与气门座的接触锥面在工作中磨蚀,气门沿其轴线方向陷入气门座的距离。

3.2最大净功率转速speedofmaximumnetpower

不高于额定转速的情况下,发动机带全套车用附件(见GB/T18297—2001第7章)所输出的最大有效功率时的转速,符号为np。

3.3最大净扭矩转速speedofmaximumnettorque

发动机带全套车用附件(见GB/T18297-2001第7章)所输出的最大有效扭矩时的转速,符号为nM。

3.4额定净功率ratednetpower

发动机带全套车用附件(见GB/T18297-2001第7章),在额定转速下、全负荷时所输出的校正有效功率。

4、试验发动机

试验发动机2台(A发动机及B发动机)应符合发动机制造厂的技术条件,所有紧固件应拧紧至规定值,气门间隙调整至规定值,采用制造厂规定的润滑脂及密封胶。

5、试验一般要求

试验所用仪表精度、测量部位及试验数据的计算按GB/T18297-2001第4章和第5章的规定。

6、对试验一般条件的控制

6.1燃料

燃料牌号按发动机制造厂的规定。汽油温度控制在298K±5K;柴油温度控制在311K±5K;其他燃料温度控制按发动机制造厂的规定。

6.2机油

机油牌号按发动机制造厂的规定。机油温度控制在363K到398K之间或按发动机制造厂的规定。

6.3冷却液

采用软水(钙、镁含量均低于200mg/kg)或采用发动机制造厂规定的冷却液。冷却液温度控制在361K到383K之间或按发动机制造厂规定的温度;冷热冲击试验时,水温的控制按9.4表4的规定。

6.4异常燃烧的避免

点燃机在台架可靠性试验全过程中,不应发生爆震、早燃及过高燃烧室温度,可按发动机制造厂的规定对火花塞热值、燃料辛烷值、点火提前角及混合气浓度进行适当调整,并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7、试验时发动机所带附件及各系统的调整

7.1进气系统

采用装车的标准进气系统。

7.2排气系统

采用装车的标准排气系统或具有相等阻力(在额定功率工况下,与标准排气系统的背压相差不大于2kPa)的试验室排气系统。

7.3排放控制装置

除特殊规定外,均应安装并处于工作状态。

7.4冷却系统

不装车用风扇,可用外加吹风机对发动机吹拂。节温器置定在全开的位置。冷却系统应密封,能建立起厂家规定的放气阀开启压力,压力超过时能自动放气。在试验中(尤其是冷热冲击试验),冷却水在水套里的流量及流向应与装车状态一致。

7.5点火系统

点燃式发动机的点火提前角按发动机制造厂的规定。

7.6燃料供给系统

采用试验室供给系统,即在装车的供给系统中增加燃料消耗量测量、燃料温控等装置,试验室供给系统需满足发动机制造厂的要求,如燃料压力、温度、流量、清洁度等。

压燃式发动机的供油提前角按发动机制造厂的规定。

7.7发电系统

应安装装车的发电机、调压器及蓄电池(在充满电状态)等,并处于工作状态。

8、工作程序

本程序在2台发动机(A发动机、B发动机)上进行。

8.1试前精密测量

a)A发动机测量曲轴轴颈/轴瓦、缸筒/活塞组、凸轮/挺杆/摇臂和气门/导管摩擦副的尺寸和间隙(确定磨损用);测量曲轴、凸轮轴止推间隙及齿隙;测量气门/气门座接触带宽和气门下沉量(试前为基准点)等;

b)B发动机测量缸垫自由状态厚度及尺寸、缸体上平面及缸盖下平面的平面度、排气歧管密封面的平面度和尺寸(确定变形用)等。

8.2磨合

按发动机制造厂的规范磨合。发动机安装到台架后,第一次起动前,检查并清除整个进气系统内的尘埃及异物。在磨合初期及末期按10.4.1取机油油样和未使用过的机油油样一起进行分析。

8.3性能初试

净功率、负荷特性、机械损失功率、活塞漏气量及机油消耗量试验按GB/T18297-2001的8.3、8.4、8.7、8.10及8.9.3的规定进行。机油消耗量测量仅在额定转速全负荷下运行24h。

8.4可靠性试验

按第9章的规定进行。

8.5性能复试

重复8.3.

8.6拆检

拆检A发动机和B发动机:

a)检测紧固件(如螺栓、螺母等)拧紧力矩松动量。即拧松紧固件,再准确地拧回到原来的位置(事先应做好记号),此拧回力矩与试验前的拧紧力矩之差为松动量;

b)对主要摩擦副的表面拍摄局部清晰照片。主要摩擦副有轴颈/轴瓦、缸筒(头环换向处)/活塞(裙部)/环、凸轮/挺杆/摇臂、气门/气门座等;

c)拍摄断口的断面及裂纹的放大照片;

d)拍摄活塞顶上、下表面、火花塞瓷体与电极、油嘴的照片;

e)拍摄在油底壳、罩盖、缸盖上表面、活塞和凸轮等表面上的沉积物、油泥及漆膜的照片;

f)拍摄密封件,如缸垫、进排气管垫、排气管及油封等窜漏的印迹。

其中d)、e)及f)所指零部件,拍照前不应清洗。

在每张照片下方均应附有说明。

8.7试后精密测量

重复8.1。

精测后要妥善保管所有零部件,以备进一步检查和分析。

9、可靠性试验规范

9.1交变负荷试验规范

交变负荷试验规范见图1.

油门全开。从最大净扭矩的转速(nM)均匀地升至最大净功率的转速(np),历时1.5min;在np稳定运行3.5min;随后均匀地降至nM,历时1.5min;在nM稳定运行3.5min。重复上述交变工况,运行到25min。

油门关闭,转速下降至怠速(ni)运行到29.5min;油门开大,无负荷,使转速均匀上升到105%额定转速(105%nr)或上升到发动机制造厂规定的最高转速,历时0.25min±0.1min;随即均匀地关小油门,使转速降至nM,历时0.25min±0.1min。

9.2混合负荷试验规范

9.3全速全负荷试验规范

全速全负荷试验规范见表3。

9.4冷热冲击试验规范

10、检查及维护

检查及维护按下列要求进行。随机型的差异,其内容及周期可作适当增减。检查的结果及维护情况应详细记录。

10.1随时的检查

10.1.2判断有无异常燃烧,如爆震及早燃等,若有应立即消除。

10.1.3监听发动机运动件(如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等)的运行异响,必要时采取措施。

10.2每1h的检查

10.3每24h的检查及维护

10.3.1停机静置16min后,用量杯加机油准确地至油标尺上限,所加机油的重量用来计算该24h平均机油/燃料消耗比,并画在监督曲线上。机油消耗量的测定还可用其他方法。

10.3.2检查发动机向内向外漏油、漏水和漏气情况。如排气管开裂、法兰连接处漏气、气缸垫密封失效引起的机油乳化、缸筒内进水和气体窜入冷却系内等。保持发动机及其周围的清洁,以便及时发现泄漏。

10.3.3检查火花塞电极及瓷体,若有严重烧蚀及裂纹,换用冷一级的火花塞。

10.3.4巡视发动机及试验设备,并检查紧固件、连接件及管路,尤其是软管。检查皮带张紧情况,必要时张紧。

10.3.5检查所有液面高度。

10.4每96h的检查及维护

10.4.1使发动机怠速运行,从主油道取机油样,第一次放出的机油还回油底壳,再取一定数量的机油油样(不计入发动机机油消耗量)。油样取出后,关紧阀门。对油样进行分析,测定黏度、不溶解物百分数、总酸度、总碱度及金属元素含量、磨屑形貌等。

10.4.2更换机油及机油滤芯。

10.5每192h的检查及维护

10.5.1测量气门间隙及气门下沉量(B发动机不测气门下沉量),并将其间隙调整至规定值。

10.5.2测量起动机拖动时气缸压缩压力,找出缸压远低于各缸平均值的个别气缸。测量时置节气门于全开位置,并拆去所有气缸的火花塞或喷油器。

10.5.3更换火花塞;检查喷油器开启压力、喷雾及滴漏等情况。

10.6504h的检查及维护更换空气滤清器及燃油滤清器的滤芯。

10.7可靠性试验终了检测

11、试验结果的整理

11.2性能的稳定性

11.2.1比较初试(按8.3)及复试(按8.5)性能曲线及主要参数。

按A.2、A.3及A.4的限值进行评定。

11.3零部件的损坏

分别按A.5、A.6、A.7和A.8进行评定。

11.4零部件磨损

11.4.1依据机油油样分析结果,判断零部件磨损情况及机油品质。

11.4.2整理精密测量数据,确定主要摩擦副[按8.6b)]的磨损量。

11.4.3区分零部件磨损的形式,判定磨损的严重程度,提供磨损的照片,按A.9进行评定。

11.4.4描述摩擦副表面接触情况并提供照片,按A.10进行评定。

11.5零部件表面沉积物

描述零部件表面沉积物的状态并提供照片,按A.11进行评定。

12、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至少应包括:

b)目的;

c)试验对象:试验发动机技术参数按GB/T18297-2001附录A“点燃机主要参数表”或附录B“压燃机主要参数表”的内容填写,并附加图形、照片及必要的说明;

d)试验设备及仪表:应写明主要设备及仪表名称、厂家、型号、精度、标定日期及测量部位;

e)试验条件、试验发动机所带附件及各系统的调整和试验程序:注明依据的试验标准及其编号,与标准不同之处,应加以说明;

f)试验结果:对原始试验数据加以处理,尽可能用曲线表示,重要的数据可以列表;按第11章要求编写;

g)结论:根据试验结果和评定,对该发动机可靠性作出通过、基本通过或不通过的结论;对基本通过的发动机,应提出改进和补充试验的建议;

h)试验日期。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评定方法

A.2在运行过程中,校正最大净扭矩、校正最大净功率及额定净功率下降不应超过初始值的5%。

A.3额定转速、全负荷时机油/燃料消耗比不得超过0.3%。

A.4四冲程发动机在全负荷时最大活塞漏气量(Bmax)不得超过限值(BL)。

BL=CVt=0.6%VH(nr/2)rr(298/Tm)

式中:

C——系数(选定为0.6%);

Vt——四冲程发动机在标准状态下额定转速时的理论吸气量,单位为升每小时(L/min),即充气系数ηv=1;

VH——发动机排量,单位为升(L);

nr——额定转速,单位为转每分钟(r/min);

rr——额定转速、全负荷时增压机的压比,即压气机出口的绝对压力p。与压气机进口绝对压力pi之比(rr=po/pi),非增压机令rr=1;

Tm——进气歧管内进气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非增压机令Tm=298K。

A.6根据紧固件的拧紧力矩松动量,分析松动原因及对发动机可靠性和密封性的影响。

A.7发动机不得向内、向外漏油或漏水;空气不得渗入发动机负压系统。发动机内不得有燃气窜入油道或水道、油水混合等。主要评定缸垫、进排气管垫、排气管、油封等零部件的密封性。

A.8对零部件裂纹或断裂的评定

A.8.1零部件裂纹或断裂的严重程度按表A.1分类。

A.8.2分析零部件裂纹或断裂的原因

由机械交变应力引起的疲劳裂纹或断裂,主要发生在连杆、曲轴、缸体、油底壳、齿轮、支架及高压油管等零部件上;由燃烧或摩擦产生的热疲劳裂纹或断裂,主要发生在缸盖、活塞、喷嘴、排气歧管及增压器等零部件上。

A.9摩擦表面的评定

A.9.1主要摩擦副(按8.6b)〕的表面一般磨损、粘着磨损及磨料磨损的严重程度,按表A.2、表A.3和表A.4分类。

A.9.2按GB/T17754区分发动机零部件出现的其他磨损形式,如腐蚀磨损(缸套-环换向区、排气门/排气门座锥面等)、疲劳磨损(挺杆、轴瓦、齿轮表面等)、微动磨蚀(轴瓦钢背、飞轮压紧处、飞轮壳压紧处、湿缸套止口处等)、电蚀(火花塞电极等)和穴蚀(水泵叶轮等)。

A.10摩擦副接触状态的评定

主要摩擦副[按8.6b)]的接触带应在正常位置,接触面积大小恰当,不得有断带现象。

A.11零部件表面沉积物的评定

A.11.1按表A.5对活塞环槽和环表面的沉积物进行分类。

A.11.2分析油底壳、罩盖、缸盖上表面、活塞、进气门和凸轮等表面上的沉积物、油泥及漆膜,评定油料品质和零部件工作状态的关系。

THE END
1.什么是整车试验?六大项目详解化学分析试验在汽车制造中也非常重要,其目的是测试汽车材料和零部件的化学成分和安全性,主要包括ELV整车拆解测试和整车VOC测试以及气味评价。其中ELV测试是针对欧洲汽车拆解指令(End-of-Life Vehicles Directive)制定的试验,其目的是检测汽车是否使用了禁用物质,如铅、汞、镉等,因此,指汽车禁用物质检测。VOC测试是指整车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287843412718764603
2.汽车电子零部件可靠性试验汽车元器件可靠性测试汽车电子零部件可靠性试验 可靠性测试是评估产品在预期环境中保持功能稳定性的活动,涉及气候、机械和寿命等多个检测项目。产品类别包括元件、设备、系统,甚至考虑人的因素。测试项目涵盖高温、低温、振动、冲击等各种环境条件,以确定产品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寿命。https://blog.csdn.net/NowaKings/article/details/131403700
3.汽车零部件耐久性可靠性试验测试项目解析耐久性试验通常是包含:振动试验、温度循环试验、湿度试验三综合试验+功能验证。根据产品设计要求设置试验周期时间,振动频率、幅度,环境温度值,并进行一定次数的循环。在试验结束后对样机进行检验,包括结构损坏、零部件松动、材料破裂、功能异常等。环境可靠性试验设备能按IEC、MIL、ISO、GB、GJB等各种标准或用户要求进行高https://99538839.b2b.11467.com/news/2412176.asp
4.汽车零部件DV/PV试验长安标准VS00.04L12001可靠性检测汽车是由几千个零部件组成的复杂工业产品,是与人类生命财产有关的行业。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用户体验的升级,搭载更多的需求功能、多变的使用环境,直接考验整车的安全及运行可靠性。汽车可靠性测试保障了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着汽车行业进入新的、密集的、内部可操作的多功能系统。 https://www.51sole.com/b2b/sides294199008.html
5.汽车零部件测试STC世界各国对汽车零部件的质量管控越来越严,汽车零部件检测能帮助汽车整车厂及零部件厂商快速提升零部件性能,STC可提供汽车零部件的环境可靠性测试、电学性能测试、功能测试、EMC测试、材料测试、化学测试、ELV测试等。 部分测试项目: 1. 汽车中限用有害物质(ELV指令)检测 https://www.stc.group/sc/services/detail/155
6.汽车电子部件GB28046标准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试验包括哪些内容汽车电子零部件是汽车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电子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面临多种复杂的气候和机械环境因素,使用在户外,对温度、湿度、气压、盐雾、振动、冲击、太阳辐射、防尘防水等环境都需要进行逐一考核。并且还需要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寿命时间。 受试产品涵盖:智能路侧终端、智能车载终端、车载多模式组合天线、移动式智能https://www.yoojia.com/article/8854828572361454335.html
7.汽车环境可靠性测试汽车零部件可靠性测试汽车是由多达几千个电子零部件组成的复杂产品,特别是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控制电子部分、娱乐多媒体电子部分、导航及车载通信等等越来越多,使车辆复杂程度不断加大。而这些电子零部件产品可靠性十分重要,直接决定了整车的安全及运行可靠性。NTEK可靠性实验室可进行内外饰https://www.ntek-testlab.com/serviceinfo323.html
8.车辆可靠性第6章汽车可靠性试验方法(5节)狭义的可靠性试验,往往是指寿命试验。可靠性试验的意义 在汽车可靠性研究中,通过可靠性试验了解整车及其各系统的关系,了解总成、零部件的失效情况,获得可靠性数据、资料,从而达到提高汽车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可靠性试验的目的 1) 对汽车及其零部件可靠性水平的评估和考核。利用试验中获得的数据,求得产品的可靠度、失https://doc.mbalib.com/view/5b05a0a46007d006b73da5cc182cbf18.html
9.环境可靠性测试第三方检测机构汽车零部件检测成分分析迈科检测是国内专业从事Safety、 EMC、理化、环境可靠性、新能源、微生物检测等技术服务的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拥有完善的检测实验室,客户遍及汽车产品、家用电器、音视频设备、信息技术设备、电池、灯具、玩具、纺织、鞋材、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光伏、医疗设备等领域。http://www.tmc-test.com/
10.《GBT126781990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标准 GB/T 12678一90 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 代替 GB 1334-77 Reliabilityrunningtestmethodforautomobiles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汽车的定型和质量考核时的整车可靠性行驶试验。 2 引用标准 GB7031车辆振动输入 路面平度表示方法 GB/T12534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102/7002002026001201.shtm
11.海南汽车试验场汽车产品定型可靠性试验规程 (试行)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产品在海南汽车试验场进行定型可靠性行驶试验的试验条件、试验程序、行驶规范、检验项目和可靠性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轴荷孙超过13t的各类汽车。 2引用标准 GB/T12534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https://www.oven.cc/oven_Article_980557.html
12.汽车电子可靠性测试标准及试验项目介绍不同的测试环境条件将会对产品产生不同的影响,汽车不同部位的环境可靠性要求不同,如:对于温度环境条件,汽车前仪表板上部要求zui大须120℃、下部71℃,客舱底板部位105℃等。所以对于不同用途、不同安装部位的汽车电子产品,其环境可靠性测试条件也不尽相同。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汽车电子产品的主要环境试验项目及测试条件http://www.fencetest.com/newsinfo/1756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