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霉系列的开篇,我们先介绍陈皮最常见的“白毛毛”。
毛霉菌在空气环境中存在。在高温、高湿度以及通风不良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常引起食物霉变。
毛霉的菌丝体发达,菌落质地疏松,呈白色丝状、长毛、棉絮状,由许多分枝的菌丝构成,初期白色,后灰白色至黑色。
毛霉菌用途很广,可以用来发酵食品,我国多用来做毛豆腐、豆腐乳、豆豉等。
许多毛霉发酵食品过程中能产生有机酸,所以轻度的发霉后,可能会导致陈皮口感变酸(但陈皮本身也含有有机酸,低年份陈皮发酸是正常的)。
根霉属菌落疏松或稠密,跟毛霉属很像(同属于毛霉目),不同的是根霉有假根和匍匐菌丝,最初呈白色,后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
根霉的淀粉酶活力很强,能产生有机酸及微量酒精,还能产生芳香的酯类物质(酯类化合物大多具有花香、果香、酒香或蜜香香气)。食用甜酒药(即酒曲,可用于做米酒)及糖化饲料就是选用此菌制备的。
有时陈皮在比较密闭的环境下受潮并轻度发霉,打开后发现有一股微弱的酒精味,可能是根霉菌引起的。
毛霉和根霉的形态及生理特性基本相似,两者常混杂生长,在空气环境中无处不在,是陈皮最常见的发霉霉菌。
所以当陈皮上长出疏松的“白毛毛”时,就证明贮存环境已经很潮湿了,需要及时抽湿,对陈皮进行干燥处理。
毛霉(包括毛霉属和根霉属)是条件致病性真菌,对一般人的健康没有太大威胁,只有当机体免疫力低下并极度虚弱时才引起人体致病,疫情期间印度就曾爆发毛霉菌病。
为了安全着想,有大量的白色毛毛的陈皮,建议扔掉。
发现陈皮上有少量的白色菌丝,可以尽快用干的毛刷刷净,并闻一闻有没有变味,香气和质感没有明显变化的话,晾晒后存放一到两周,经过观察后,陈皮没有再次发霉、变色、变味,就可以继续贮存。
如果陈皮经过处理后,香气依然发生改变,有不同于以往的霉味、臭味或任何引起不适的异味,都证明陈皮已经收到污染,不再适宜贮存,只能丢弃。
陈皮发霉,基本只有以上两种菌在初期(少量白色菌丝状态)可以及时“抢救”。
但无论陈皮上长出毛霉菌还是根霉菌,都需要及时在其还是白色时就处理掉,如菌类变色,即表示发霉时间较长,陈皮可能遭受了更多未知的污染。
极大多数霉菌在初期都是白色的。一片霉菌中可能包含了不同种类的霉菌,所以尽量保持干燥,不要让陈皮发霉才是最好的。
其他颜色(包括黄绿蓝等彩色、灰色、黑色)、其他种类、其他状态下的霉菌,都可能带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不可挽救,只能丢弃。无法判断菌类的情况下,无论陈皮长了什么颜色的霉都建议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