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简版)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仿生机器人优必选智能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是具有与人类似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式(双足行走、双手协作等)的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二、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政策

近年来,我国关于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计划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政策的助推下,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三、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1.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

人形机器人是信息、制造、材料、能源、生命等技术的集大成者,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其创新发展蕴含巨大生产力潜能,有望带动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在政策和技术的双重加持下,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医疗、家庭服务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空间。根据IFR和中国电子学会数据,尽管人形机器人处于起步阶段,但参照其他电子产品渗透率超过20%后将爆发式增长。2023—2030年,按年均复合增长率30%测算,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约8700亿元。

2.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

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供给是未来机器人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人形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包括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成本合计占比超70%。目前,高昂的成本仍是制约人形机器人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3.人形机器人行业投融资情况

4.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情况

人形机器人被视作“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品,近年来中国人形机器人相关技术创新持续活跃,技术专利累计申请量居全球前列。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累计申请6618件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超过日本的6058件和韩国的1279件,是申请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数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企业和机构已经率先进行了大量的前瞻性技术布局,将为中国迎接新技术浪潮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从申请人所持有的有效技术专利数量来看,优必选科技已经在人形机器人的有效专利储备量方面排名全球第一,高于本田、索尼、丰田等企业。此外,排名第九和第十的达阀科技和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所持有的有效技术专利数量分别为186件、110件。中国企业在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已占据一席之地。

四、人形机器人行业重点企业

1.优必选

优必选科技成立于2012年3月,是人形机器人的领导者和智能服务机器人的领航企业,也是全球极少数具备人形机器人全栈式技术能力的公司,包括行业领先的机器人技术(机器人运动规划和控制技术、伺服驱动器)、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视觉和语音交互)、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融合技术(SLAM 及自主技术、视觉伺服操作和人机交互),以及机器人操作系统应用框架(ROSA)。截至2023年6月,优必选已推出超50类产品,售出超76万台机器人产品,产品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900多家企业客户。

企业经营方面,优必选于2020财年、2021财年、2022财年及2023年前六个月收入分别为7.40亿元、8.17亿元、10.08亿元及2.61亿元。

2.傅利叶智能

傅利叶智能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通用机器人平台型企业,总部坐落于上海张江,联动新加坡海外总部,构建国际化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服务网络。傅利叶智能自创立伊始,坚持聚焦通用机器人底层技术,不断攻克核心零部件(执行、感知)能力瓶颈,力争以高性能机器人本体,为各类行业场景提供技术开放平台,让机器人技术真正通用化、普及化。

2023年中,傅利叶智能正式发布首款通用双足机器人产品GR-1,该产品具备流畅的外观、优异的运动能力,并将领先实现量产交付,在技术水平、商业化进展上皆具备全球突破性,引起行业广泛关注。同时,傅利叶智能也已将通用机器人技术在医疗康复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通过“智能康复港”产品矩阵,累计为全球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客户提供高性能康复机器人及综合性解决方案。

3.达阀

达闼成立于2015年,是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头部企业,全球领先的云端机器人创造者、制造商和运营商。达闼具有行业领先的云端机器人全栈技术解决方案,创新性地提出 “云端机器人”(“云脑+安全网+机器人”)架构并成功实现云端机器人的商业化。此外,达闼开创性地研发了集通信、计算、传感于一体的机器人智能柔性关节SCA,解决了机器人硬件在标准化、集成化及产业化方面的局限,降低了机器人准入门槛、加速产业生态形成。截至2022年12月,达闼已经拥有超1600+项专利申请,在云端机器人领域专利数全球第一。

4.智元机器人

智元机器人(AGIBOT)成立于2023年,是一家致力于以AI+机器人的融合创新,打造世界级领先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及应用生态的创新企业。2023年8月,智元机器人推出了第一款具身智能机器人——远征A1。远征A1融合了各种先进的本体控制、感知、认知和决策等智能技术,基于当前AI领域前沿的大语言模型,以及其自研的视觉控制模型,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在未来几年里,智元机器人将专注于把人形机器人推广到更多领域,在各种复杂场景下自主完成移动和操作任务。

5.小米集团

从经营情况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团实现营收1977.26亿元,较2022年同期下滑7.6%;归母净利润达到127.48亿元,同比实现增长。

五、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

1.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人形机器人被誉为“机器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实际上所反映的是一个国家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发展状况,同时还是国家高科技实力的体现。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除中央政策外,近年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方层面政策也频频出台,多重催化下人形机器人迎快速发展期

2.大模型的发布加速行业发展

ChatGPT引爆新一轮人工智能热潮,其能胜任高情商对话、生成代码、构思剧本和小说等多个场景,将人机对话推向新的高度。ChatGPT代表了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的最新进展,显示了大模型的影响力。大模型是指容量较大、用于深度学习任务的模型,通常具有海量的参数和复杂的架构,具有涌现性、扩展性、复合性的特征)大算力、大数据、大网络结构等技术特点,具有更丰富的通用知识、更强的学习与推理能力,可更好地降低人工智能应用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提升识别准确率。通用型AI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展有望加速。

3.人形机器人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智能化水平提高和相应机械装备、材料装备和其他相关仪器设备的成本越来越低、精度越来越高,未来机器人将在各个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应用场景也会越来越广泛。人形机器人是一个多任务、通用型机器人平台,未来它在工业生产、社会服务等领域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园区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等服务。

THE END
0.中国机器人3大痛点:高端产业低端化,800多家企业近半无产品,核心零除了高端产品缺乏,我国机器人产品的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仍未改变。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机被视为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占到机器人成本的70%,这也是制约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瓶颈。 上述白皮书数据显示,2015年约有75%的精密减速器由日本进口,主要供应商是哈默纳科、纳博特斯克和住友公司等;伺服电机和驱动 jvzq<84crr4jmjsejco/exr1Aciukxs?ujux(jur?cxuklqg(euovnsvkfC98;:9(euov{tnngx>c{ykenk
1.一篇读懂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软件与本体一样,一般由机器人厂家自主设计研发。目前国外主流机器人厂商的控制器均为在通用的多轴运动控制器平台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各品牌机器人均有自己的控制系统与之匹配。 国内企业机器人控制器产品已经较为成熟,是机器人产品中与国外产品差距最小的关键零部件,国内控制器与国外产品存在的差距主要在控制jvzquC41yy}/ovxqpnoog7hqo0io1rshq1927;550unuou
2.机器人学:(1)机器人基础极坐标机器人SCARA(Selective Compliance Assembly RobotArm)选择顺应性装配机械臂,又名水平多关节机器人。是1978年日本山梨大学牧野洋教授发明的一种用于装配作业的机械臂,有三个转动关节和一个移动关节。大量用于装配印刷电路板和电子零部件。 5)通用多关节机器人 主要指6自由度或5自由度关节型工业机器人,一般有5或6个独立的转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89466698ftvkimg8igvcomu864;8988B<
3.海门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实现本地化生产“目前,海门正在加速构建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昨天,海门区发改委主任俞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海门工业机器人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控制器、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器均可在正余镇本地化生产,实现了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jvzq<84lu0vfqyqg0eun0ls1p4532;6127731l882562/<9943=:37mvon
4.国产核心零部件发展推动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市占率提升业内认为,国内自主品牌机器人的快速发展,与我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相关。 “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主要是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三者可以占到多关节机器人总成本的60%到70%。过去我国核心零部件主要靠进口,尤其是减速器,技术几乎垄断在日本企业手中。”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宋晓刚说。 jvzquC41o0irp7hqo0io1yu1eqtugwy1427:/9>1445dqwygpve87?>5764ivv
5.谐波减速器行业研究:多元需求藏变局,国产突围尤可期|谐波|减速器|谐波减速器位于行业上游,广泛渗透于从加工制造到终端应用场景的整个工业体系。目 前国内谐波减速器下游最大的应用场景就是工业机器人。此外非机器人领域也为谐波减 速器带来新的需求增量,比如数控机床、光伏设备、航天器以及医疗器械等领域。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精密减速机、交流伺服电机、控制器。精密减速器是连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948:?1:@9a3dgbf>h9c2622::7u;4ivvq
6.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减速、伺服)上市公司谁更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值得大家关注吗,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机器人行业主要销售对象是大型工业企业,虽然机器人从成本的角度来看比人力更节约,但是前期投入巨大,必须有实力的企业和利润丰厚的企业才会进行改造,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对当前行业扩张形成一定压制作用。 jvzquC41goisgjykxg4fc|yoqpkz0lto1Husv~sg1X5TjjwgaCxuklqgFgzbku4424917;73:4<649=:69<889
7.机器人减速器个股梳理机器人的核心技术难度最高的三大零部分别是控制机器人减速器个股梳理机器人的核心技术难度最高的三大零部分别是控制器(成本占比15%)、同服电机,(20%)和精密减速器(35%)。减速器壁垒和重要性排序: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行星减速器>传统减速器。一、谐波减速器1、$丰立智能(SZ301368)$ ,年产3.5万件精密谐波减速jvzquC41zwkrk~3eqo53;><74:>7987756914>8
8.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智能化造就新时代,自动化生产成刚需核心零部件高技术壁垒,伺服系统进口替代有望突破。工业机器人上游 核心零部件分别为控制系统、伺服系统、减速器,相比中、下游技术壁 垒较高。目前国内市场高端核心零部件仍然以进口为主,中国出口核心 零部件大多为中低端产品。工业自动化上游核心零部件控制器由日本发 那科、瑞士ABB、日本安川电机、德国KUKA占领;伺服系jvzquC41dnuh0lxfp0tfv8hh4U{eUA}:H2|0c{ykenk0fnyckny03:=44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