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家仿人机器人公司,我们总结了以下三个关键点

去年国庆节当天,特斯拉发布了仿人机器人“擎天柱”的原型机,标志着仿人机器人进入量产元年。而今年AI大模型的超预期发布,引爆了人们对通用人工智能应用的美好想象。这两件事也构成了投资仿人机器人的两大拐点。

“仿人机器人究竟有什么用?”随着仿人机器人赛道的爆火,投资人最关注的莫过于是否投资以及如何投资。在看了100家仿人机器人公司之后,今天我们将给大家带来一篇关于仿人机器人的投资分析,与大家共同探讨仿人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是什么、投资机会在哪里、如何判断值得投资以及应该怎么投等问题。

2023年可谓是仿人机器人创业和融资的大年,市场上瞬间涌现出了众多新创业团队,当然也能看到老创业团队在讲新故事,还有互联网大厂纷纷组建新事业部。

机器人在外形上模仿人类没有任何意义。私以为,现阶段模仿人类最次要的需求,就是外形模仿人类。机器人模仿人类,应该是模仿人类的工作方式,像人类一样感知、像人类一样工作,真正到专用机器人无法覆盖的非结构化场景去,替代掉人类。

换句话说,机器人模仿人类的关键意义在于:做到横扫各类非结构化场景!

初步简单地讲完了做仿人机器人的意义,我们再接着聊聊为什么说是今年。其实,是因为今年有两大拐点出现了。

(1)前有特斯拉发布仿人机器人“擎天柱”,标志机器人进入量产元年

自去年10月1日特斯拉在AI DAY发布仿人机器人“擎天柱”的原型机以来,二级市场机器人板块就经历了一波从高潮到泡沫的全过程。为什么特斯拉宣布要进军仿人机器人研发领域会带来如此万众期待的效果呢?

其实并不是特斯拉技术有多牛、DEMO有多令人惊艳,而是特斯拉给机器人行业带来了“产业链降本”的希望。

随着特斯拉、小米等大厂的纷纷入局,带来了可达百万台的较强量产预期,特斯拉对供应链的培育,有望提升规模效应,带来仿人机器人的降本预期。

要知道之前某必选的仿人机器人1套关节模组的成本就是1万块,全身40多个关节,现在有可能降到3000甚至更低的预期,特斯拉预计量产后能实现2万美元售价。也就是说,特斯拉的量产规划将带动全产业链的发展,仿人机器人成本将降至空前低点,为仿人机器人整机研发企业带来商业化量产机会。真正让仿人机器人能够有望成为to B产品,而不是to G产品。

(2)后有AI大模型引爆应用未来,亟需与现实交互的载体出现

从去年年底持续到今年的这波AI大模型热潮,以及各家大模型的超预期发布,引爆了人们对通用型人工智能应用的美好想象,但目前AI应用均集中在“聊天机器人、AI助手”等虚拟层面,亟需能与现实产生实际交互、产生数据、承载应用模型的载体出现,仿人机器人当仁不让的成为了不二之选。

目前很多大厂都在训练AI,以图控制机器人,谷歌等公司也都有购买仿人机器人用于AI训练研究的需求规划。据了解,某足式机器人最大的海外客户就是谷歌,其购买目的就是用来训练算法。

微软用ChatGPT指导机器人

Google PaLM-SayCan用语言控制机器人做厨房服务

(3)最后我们从资金层面看:为什么今年投资仿人机器人?

在如今的资本市场上,所有子弹都集中在了一个大赛道的最抢眼位置。这个位置在今年,就是大模型之于AI赛道 = 仿人之于机器人赛道。

投资仿人机器人公司具备市场共识,相关创业公司的持续融资可能性更大,现金流的安全性和成长性也较高。但相对应的则是需要投得更早期,因为成长期的仿人机器人项目,其投资性价比有限。

来自投委会的“灵魂拷问”:“这个零部件,本体公司会不会自研?”

会!所以要尽可能拆到足够细、足够解耦,但成本占比要高。目前没有看到做关节模组的机会,所以留给我们的选择余地并不多。

关节模组:目前产业链尚不成熟,且不具备规模量产的量,没有专给仿人机器人使用的成熟关节模组,各本体公司自研的动机极强。

驱动器、编码器:偏软,是多数本体公司的强项,且解耦度不高,通常与关节模组共同被本体公司自研。

Key Point:现在市面上多数仿人机器人本体公司通常以AI、传感技术、算法等机器人领域的能力见长,只有远离这些技术栈的上游零部件才有自研机会。

电机:可标准化供应给不同行业,比较容易起规模效应,因为本体公司自研无成本优势。其次,电机属于传统制造业,多数机器人本体公司难以涉足。

减速机:可标准化供应给不同行业,同样容易起规模效应,因为本体公司自研无成本优势,且属精密制造业,机器人领域各类公司都无法涉足。

本体公司层面,价值链占比厚,且核心是AI、传感、算法等高科技技术,符合风险投资画像。

上游零部件层面,电机和减速机是唯一占比近10%的核心零部件(最高价值环节),且本体公司多外采。可寻找有颠覆性设计理念和生产工艺(早期投资)、或已获得规模量产验证(成长期投资)的团队。

这其中的有些细节,比如减速机因为属于精密制造行业,需要有强量产验证,早期项目难以判断等等,此次就不继续展开。

今年机器人创业最火方向——仿人机器人,没有之一。各类创业团队层出不穷,局中不乏大小教授、大厂高管、工程师,甚至还有网红。

众所周知,与专用场景机器人相比,仿人机器人产品的复杂度更高,需要的前沿技术也更多、维度更高,其产品核心是多种前沿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构筑“技术长城”。因此,技术深度的评价标准是:公司是否有多个核心技术的积累?

其实现路径主要是通过创始团队的前沿学术探索和积累(需要“高蓝条、高法力值”),通过社招“高绿条、高经验值”的工程师带来的提升则比较有限。

这部分的评价标准在于公司是否有大规模的产品研发、量产和交付经验?最好是to B复杂型产品的经验。

实现路径则在于创始团队或社招“高绿条”产品负责人。

商业化能力如何判断?我们的标准是项目公司是否有大客户资源或强行业资源?成立至今的商业进展如何?

但以上标准仅能评价公司发展初期的商业化能力。从长期来看,仿人机器人研发周期较长,市场仍属空白,所以商业化本质上仍需依靠产品力迭代(本质是技术深度/技术可达性)+产品落地能力。

实现路径则是初期商业化方向需首先明确,再通过创始团队或社招强资源销售人才获取客户资源。长期的话则仍需靠另两角(技术深度、产品落地能力)做更多支撑。

仿人机器人赛道商业化周期长,长期商业化能力本质是技术深度+产品落地能力的综合能力,是团队的综合得分。

而产品落地的实现前提,也是技术可达性足够。先有好产品,再谈落地。

依据市面上已有团队做如上总结,可依据自身投资的不同偏好去进行选择。

除此之外,还有纯工程师、纯教授团队,分别在产品落地能力和技术深度上亮点突出。

依据模仿人类功能侧重的不同,仿人机器人可以是这样的:

大负载搬运(图源来自网络)‍

当然也可以是这样的:

实验室双臂操作(图源来自网络)‍

而这些仿人应用背后的核心,主要是“感控驱”三大技术,下面我们详细讲解。

视觉技术的发展已初步成熟,此处以多家本体公司率先发力的触觉为例:

目前传统的压电、压阻等触觉传感器只能感受到压力的大小和切向摩擦力,无法获得物体在机器人手上的姿态,因此应用较为有限。

团队是否具备一些新的触觉技术路线?例如可获得三维力信息之外的物体轮廓、纹理,或者真正获取物体姿态,像人手一样感知物体,从而获得应用价值?

仿人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决定了项目公司在覆盖场景上的上限,以及获取数据的丰富度(率先获取视觉之外的信息)。

仿人机器人的控制水平,决定了其动作效率(工作效率)。机器人是否是一步一挪、身体僵硬,领先波士顿动力60年?此为其一。

其二,机器人是否是移动到某个地点停稳之后,上半身才开始操作?想象一下,人类是这么工作的吗?

所以优秀的控制水平能够让机器人高效率地、全身协同、出色地配合完成工作,提升作业效率和运动灵巧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减速器等,是仿人机器人硬件的关键,极大地决定了机器人的机械性能和成本。

特斯拉机器人踩鸡蛋而不碎、机器狗被踹而不倒,这些本质上都是驱动单元在发挥稳定作用。而自研驱动单元则是在为量产降本做准备。

驱动单元的稳定、低成本,是仿人机器人硬件研发的两大关键。

不同的创业团队在方向选择上也非常不同,有的选择从搬运切入,有的则选择从工业操作切入,甚至还有选择先把全通用仿人机器人做出来再找方向的。

到底如何判断如此“众说纷纭”的研发方向呢?

一句结论摆开头:全通用仿人机器人NO!研发难且没有必要,是来忽悠FOMO的VC和二级韭菜的。我们应该理性看待通用的价值是什么?是在于能够起量形成规模效应。机器人按场景大目分为几大系列,就足够在各个系列起规模效应,例如搬运、操作、服务等系列,其分类下面也还有很多细分场景。

什么时候卡车、越野车、赛道车、家用车长一样了,我们再宣布全通用才是未来。

第二句结论:多系列通用是学术界、产业界公认的路线。走全通用路线的仿人机器人企业,在可见的未来10年里都无法商业化。

未来仿人机器人会形成多系列通用产品,例如搬运人形——侧重负载和移动效率、操作人形——侧重精细操作、服务人形——侧重人机交互等。而在各系列之下,又可以做到分别覆盖数十到上百种场景,例如搬运仿人机器人在不同行业的搬运。

第三句结论:尊重to B工业→to B商业→to C家庭的技术规律。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其一是to B场景更标准化、更简单,相对也更结构化,尤其是在工业领域。

其二是工业场景更加标准,节拍更高,这有利于标准数据收集、迭代算法和产品。

其三则是to C场景要更为复杂,对机器人和AI能力都提出了目前难以满足的要求。在这一点上,先做难再做简单的降维逻辑不成立。无人买单,起不了量,那就没有数据。而且现有的技术鸿沟不是靠产品迭代就能完成的。

再从宏观层面来说,目前正处于美国上世纪70-80年代阶段,尊重历史进程,不与转移到服务业的就业人群抢饭碗(也抢不过)。

因此,海外的一线仿人机器人公司,像波士顿动力(工业搬运)、特斯拉(工业操作)、Agility(物流搬运),都集中于to B,尤其是工业to B。

仿人机器人究竟有什么用?

有用,但要基于“感控驱”技术的多维度模仿人类,用多系列产品去横扫各类非结构化场景。否则在我看来,任何全通用的攒局+资源变现型创业,都是耍流氓!

THE END
0.公司最新发布的FM1无框电机和微型驱动器主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问:公司在人形机器人方面的战略规划是什么,未来还计划做哪些零部件? 答:近一年来公司已经成功研发CD伺服驱动器、中空型多圈绝对值编码器、无框力矩伺服电机等关节相关核心部件,此外公司即将于近期推出空心杯电机、微型伺服驱动器等系列产品。 公司最新发布的FM1无框电机和微型驱动器主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jvzquC41uvudm762lsqb0lto0et0497534761l;7546:3;80ujznn
1.一文读懂减速机——机器人零部件最大单品,“关节”定义仿生自由度减速器是机器人零部件中最大单品,卡位高成长性、高景气、高壁垒优质赛道。人形机器人未来可期,能够打开精密减速器天花板。 工业机器人概念持续火热,而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的关节,作用在于降低转速、增加扭矩,保证机器人平稳精确运行。 申万宏源证券王珂团队表示,减速器是机器人零部件中最大单品,卡位高成长性、高景气、jvzquC41ycrmu}wggvio0lto1cxuklqgu1978?:23
2.突然大爆发!重磅解读来了总之,在人形机器人零部件方案逐渐确定和落地后,接下来将看AI技术革命如何带来有“脑”的机器人智能化新趋势演绎,或许,真正的精彩才刚刚开始。 马柯:与以往相比,首先,国内和海外龙头企业在产业层面都有积极的进展;其次,越来越多供应链厂商意识到这一领域未来的巨大机会,在积极拥抱产业浪潮;第三,相关标的经过前期的回jvzquC41hktbplj0gcyuoxsg{0ipo8f142852<5452617::8674ivvq
3.北京机器人大会见闻机器人减速器空心杯2023年8月17日,北京机器人大会召开,综合看参展企业的数量和质量相比去年有所提升,整机厂特种机器人应用成熟,通用人形机器人较多,零部件供应商凸显较大降本潜力。 一、零部件:我们认为重点应该看机器人的卡位和确定性,因此重点参观了力矩传感器、关节集成(含减速器)、空心杯电机、深度相机及轴承(柔性轴承、交叉滚子轴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9468914=8a76kb4:j524613;htk0nuou
4.投资者提问:请问贵公司研发的机器人零部件主要应用于哪些具体领域?是是否有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或其他特定领域的应用? 董秘回答(蠡湖股份SZ300694): 投资者您好,公司研发的机器人零部件主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请您参阅公司在巨潮资讯网披露的定期报告,感谢您的关注!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免责声明:本信息由新浪财经从公开信息中摘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新浪财经不保证数据的准确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MG5MGC@H277<9Y9F0jvsm
5.公司有哪些零部件用于机器人?浙江世宝这样答复2023年8月21日,投资者咨询公司有哪些零部件用于机器人?浙江世宝(002703)在互动平台回复称,公司主要为汽车厂商提供转向系统总成产品及关键部件的一级配套。 公司的智能转向可以用于自动驾驶汽车,比如公司的智能电液循环球转向器在无人矿区的载货车上已得到应用。智能转向的应用与汽车自动驾驶的普及同向发展,目前处于推广jvzquC41enuvf7ygpekov7hqo1jfxnqqrgx0pn|u13776?95
6.机器人专家交流202310111.人形机器人成本拆分(1)关节成本拆分•• 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占比大约是20%左右。 •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最有价值的部分应该是核心零部件。 • 电机行业目前还没形成一个可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更多的还是处于炒作节奏。 3. 电机行业现状 • 受制于国内在做微型机器人这一块,现在做人力机器人的电机选择,是从手术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两个jvzquC41zwkrk~3eqo565@>95:9:987879915<=
7.“小”齿轮大作为这个全球齿轮传动四大研究机构之一的实验室里在机械领域,各种机械的运动90%靠齿轮传动。作为全球齿轮传动领域的四大研究机构之一,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怎样的独门绝技?5月7日,重庆日报记者走进实验室一探究竟。 揭示复杂传动零部件的原理、设计理论 创新思维引领重庆大学机械人不断突破 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位于重庆大学A区民主湖畔。这是一栋5层的实验楼。jvzquC41yy}/ezhd0eun1qtv14633657/3906:8497>`rl3jvor
8.安徽展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机器人,合肥工业机器人,焊接设备价格安徽展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美丽的安徽省会城市合肥市,注册资金1000万元。主营业务: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机器人的销售;人工智能系统集成服务;自动化设备、智能装备、非标自动化设备的研发、集成、销售及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咨询;jvzq<84yyy4bjƒr|p0ipo8
9.机器人零部件龙头,收藏这3只(11月10日)机器人零部件题材龙头有哪些?据南方财富网概念查询工具数据显示,机器人零部件题材龙头有: 步科股份688160:机器人零部件龙头 11月10日消息,步科股份开盘报94.45元,截至15时收盘,该股跌1.26%,报92.090元。当前市值83.65亿。 近30日步科股份股价下跌5.92%,最高价为110.77元,2025年股价上涨37.71%。 jvzq<84yyy4tq~yjoqtf{7hqo1yvdsjev1pjsrwgp1814>6313=66?930jznn
10.2025年江苏省滨海中等专业学校有哪些招生专业?江苏省滨海中等专业学校招生专业有哪些?江苏省滨海中等专业学校2025年招生专业共31个,分别是:新能源装备运行与维护、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无人机操控与维护、航空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与管理、西餐烹饪、美发与形象设计、美容美体艺术、安全保卫服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作物生产技术、机 jvzquC41o0€iksncq0io1wjyu1jfvjnn139:6A>
11.云上圆桌|卷到跌破2万/台,协作机器人下一步往哪儿走?我们和102、算力高速增长,边缘计算也愈发成熟,AI技术在机器人零部件的研发阶段有哪些想象空间? 斯帝尔:王红波认为,在工业领域,所有环节都是可收集、可控、可训练的。基于采集到的大量数据以及AI的发展态势,斯帝尔未来可以重点布局关键的传感器、力传感和感知等方面的硬件及算法,以及AI机器人大脑等,打造一个会自主规划的全智能jvzquC41o097m{3eqo5q1;8332<62?=;95929
12.自动驾驶转具身智能需要的硬件平台有哪些?最近有很多同学来咨询我们,自动驾驶方向想从事具身相关研究,但不知道用什么硬件做实验和论证?领域常用的方式有哪些?这里也给大家汇总下,常用的实验机器人和环境有哪些。主要包括四足机器人、双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机械臂、仿真平台等。 机器人平台(物理硬件) jvzquC41dnuh0lxfp0tfv8hxac{uqktv1cxuklqg1fkucrqu13:85@=:74
13.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其应用总结悬臂式搬运机器人的大多数结构为本文详细介绍了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系统组成、主要特点和技术指标,包括机器人的三大定律、机械结构、驱动系统、传感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深入探讨了ABB等知名企业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如IRB系列,并分析了不同类型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如搬运、码垛、焊接和装配。此外,还阐述了机器人在装配作业中的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如高速、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44583;8ftvkimg8igvcomu8637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