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俄乌战争进入第三年,乌克兰军队缺少弹药的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变得愈发严重,不过西方认为援助足够的无人机也能在很多场景下替代炮弹。
北约的无人机援乌计划
按照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的说法,为了确保100万架无人机能顺利交付乌克兰,北约将参考F-16战斗机的援乌模式,由英国与拉脱维亚组成无人机供货联盟。
英国一直以来都是援乌力度最坚定的北约国家,而拉脱维亚作为与俄罗斯接壤的北约国家,自俄乌开战以来就始终力挺乌克兰。
对于乌克兰来说,倘若能顺利获得这100万架无人机,那么的确可以有效缓解前线压力。
虽然在2022年俄军曾被乌军的无人机战术给予痛击,但俄罗斯的军工产能明显强于乌克兰,因此到了2023年时,俄军反而在无人机方面占据上风。
俄军将RPG弹头和反步兵地雷挂到无人机上,就给乌军部队带来了严重杀伤。
西方也曾经想要通过封锁与制裁打压俄罗斯的无人机制造能力,但俄军使用的无人机并不算先进,几乎可以在任何国家的民用市场进行采购,而且俄罗斯的军工厂也具备大规律量产的条件。
西方的制裁只能限制俄罗斯获得高端无人机的渠道,但对于俄军大量运用在前线的低端廉价无人机却无能为力。
既然无法阻止俄罗斯得到无人机,那么西方就只能转换思路,设法让乌克兰获得“比俄罗斯更多的无人机”,这就是北约提出100万架无人机援乌计划的原因。
不得不说,从纸面情况来看,如果北约30多个国家的工业体系全力运转,那么俄罗斯一国之力理应是比不过的,但现实真的是这样吗?
北约制造无人机被中国“卡脖子”?
事实上,在无人机领域,中国始终是绕不开的一座大山。
根据深圳无人机协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世界工业无人机领域中国占据55%的市场,而消费类无人机中国占据74%的市场。
作为无人机研发中心,单是在深圳就有1500余家无人机上下游企业,而整个中国的无人机公司更是超过1.7万家,占全球市场的70%。
在这种情况下,北约要想制造足够的无人机,就必须从中国市场采购足够多的关键零部件,包括发动机、电机、导航模块、通信模块、红外模块以及飞行控制模块等。
目前除了中国以外,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提供百万级的无人机零部件。而要是北约真的选择从中国进口无人机关键零部件,那么其将来援助给乌克兰的无人机,大概有七成或会是中国造。
这意味着北约的无人机制造实际上被中国“卡住了脖子”。
其实在2023年7月,中国商务部已经出台了限制无人机零部件出口的新规定,凡是续航超过一定级别的无人机配件都必须经过官方审批才能出口。
中国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避免给外界留下中国趁机发“战争财”的印象。
毕竟在俄乌战场上,双方都在大量使用从中国进口的无人机,这和中国一向劝和促谈的形象不符。
当然,即使多了一层限制,想要完全杜绝中国无人机出现在俄乌战场也是不现实的,在大部分情况下,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都可以通过第三国获得无人机产品。
因此现在也有一种声音认为,我们不应该自缚手脚,限制自家无人机产品的出口,这么做反而会让中国无人机企业的商业利益受到损失。
中国该怎么办?
中国该不该放开无人机产品的出口限制?这个问题需要结合最新的形势来看。
从北约宣布2024年无人机援乌计划的动作可以看出,无论这个计划最终的完成度如何,北约都会在无人机生产与研发领域投入大量资源,这意味着在不久的未来,西方很可能会打造出一个新的“无人机巨头”。
在西方集中资源打造“无人机巨头”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还是将自家的无人机企业隔绝在国际市场之外,这显然是有害无益的事情,相当于把巨大的发展空间白白拱手让人。
要知道,俄乌战争基本可以确定还会长期持续下去,这场战争本质上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市场,如果中国放弃这块市场,西方就会取而代之。
因此,从长远来看,我们非但不应该限制无人机产品的出口,反而应该大力推动企业们走出国门,和西方无人机制造商进行竞争。
一方面,这样可以打压西方在无人机领域的发展;
另一方面,战场是最好的检验平台,中国的无人机企业可以通过实战不断优化产品与技术,从而为解放军提供更好的无人机装备。
目前在全球无人机产业中,中国无疑占据着垄断性的优势,我们有必要好好把握这一优势。
其实放开商业限制和中国劝和促谈的政治立场并没有冲突,毕竟生意是生意,立场归立场。
如果因为担忧国际舆论的指责而白白放弃巨大的市场份额,那么就和因噎废食没什么区别了。
#利剑计划#
参考资料
【1】快讯!北约将在2024年向基辅提供100万架无人机 环球网
【2】中国无人机产业约占全球七成,产业瞄准新高度 澎湃新闻
举报/反馈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