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30日电(汽车频道吕思言)7月份以来,部分豪华车品牌先后下调其在华市场的车辆价格,在反垄断调查的大旗下,高高在上的豪车价格体系终于开始动摇。捷豹路虎率先下调整车售价达20万,奔驰也在本月初启用全新保养菜单,售后服务价格下调了超过30%。奥迪在下调国产车型原装备件价格的同时,旗下相应车型零整比也随之降低。有观点认为,豪华车企通过调整价格来回应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主要目的并非是提升销量,而是为规避反垄断处罚。
豪车降价浅尝辄止或为规避罚单
进入7月后,多家豪华车企突然宣布降低整车和零部件价格,然而有媒体报道称,即使经过此轮降价,进口豪车的价格仍远高于国外售价,这种降价只能用“浅尝辄止”来形容。例如,主动降价后的路虎揽胜5.0V8低配车型,在国内的价格为260万。但在英国市场,此车型价格仅为8.1万英镑,折合人民币不到90万元,在美国售价合人民币57.28万元。即便加上国内各种税率与运输成本,降价后的国内售价依旧相对海外高出几十万元。
此前,中国汽车维修协会发布的国内常见车型“零整比”数据表明,国内一些车型的“零整比”系数之高令人咋舌。如北京奔驰“C级W204”车型,系数高达1273%;华晨宝马“3系E90LCI”车型,系数高达661%;雷克萨斯、大众、奥迪、比亚迪等被调查车型“零整比”系数也超过400%。业内专家表示,在国外的研究数据中,300%左右的整车配件零整比是最常见的,例如此次一汽奥迪下调原装备件价格后,主销车型奥迪A6L“零整比”刚好在300%之下。再如另一豪车企业捷豹路虎的降价时机恰好选在奇瑞路虎国产车型上市前夕。有业内人士认为,捷豹路虎、奥迪等车型选择此时降价,除可进一步减少终端经销商压力,重新梳理产品价格以与其他豪华车品牌竞争外,主要目的是为规避主管部门的反垄断处罚。
汽车行业反垄断非一朝一夕规范汽车消费市场是核心
而本应由厂家提供资金建设的经销网络却全部由4S店承担,厂家还可以随意压库,并对新车终端零售价进行干预。这也是为什么汽车市场销量数据红火,而终端经销商资金短链跑路的根本原因。豪车后续维修保养费用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厂商将零部件价格定制过高。这也是许多消费者大呼买的起也修不起的原因。即使是此前宣布服务收费和配件价格下调20%,北京奔驰“C级W204”零整比高达1273%,换算可以看出更换所有零配件所花的费用可购12辆新车,零部件的垄断暴利令人咋舌。
据了解,我国售后服务和零配件销售的现行模式在欧洲早已被明令禁止,而类似做法正是欧洲反垄断部门严打的重点,不少汽车零部件厂商已经为垄断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此次发改委反垄断调查不仅局限于整车价格,还涉及到售后市场零部件供应渠道垄断和车厂与4S店限价限区域销售,旨在消除“横向限制、纵向限制以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涉嫌垄断行为”。有分析认为,中国已攀升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市场的成熟不仅是销量数据的提升,更涉及到汽车后市场以及汽车化社会的各个方面。汽车产品的丰富多样促使汽车价格日趋亲民,而汽车后市场的快速发展,也让汽车售后服务行业规范迫在眉睫,此次反垄断调查将对汽车行业起到警示作用,也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中新网汽车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