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的汽车价格战将提前开打,汽车主机厂正纷纷将成本压力转嫁给上游;业内人士称,汽车消费者权益恐将受损。
继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10%引发市场热议后,中国证券报记者11月27日从汽车供应链人士独家获取的文件显示,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上汽大通)25日也向其供应商致信称,当前汽车市场供大于求的问题突出;随着新车大量上市,市场供需失衡状况预计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善,导致价格战难以平息。“卷成本”将是2025年汽车行业的主旋律。上汽大通诚挚地邀请供应商伙伴共同参与到成本控制的大项目中。“通过双方的紧密合作,我们可以共同开发出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实现双赢的局面。进一步加强管理、提升质量、改进服务、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复杂形势压力下的生存能力,目标降本:10%。”
上汽大通在致供应商的信中表示,希望供应商在不仅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支持。
截至11月27日收盘,上汽集团的股价报17.93元/股,跌幅达2.40%,总市值为2075亿元。
图源:Wind
11月27日午间,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微博发文称:“与供应商的年度议价,是汽车行业的惯例。我们基于规模化大量采购,对供应商提出降价目标,非强制要求,大家可协商推进。”
图源:新浪微博
当日早些时候,一封有关比亚迪乘用车要求供应商降价的邮件在网络上广泛流传。邮件标题为《2025年比亚迪乘用车降本要求》,落款是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乘用车首席运营官何志奇。
据网传邮件,比亚迪汽车销量不断突破,预计全年将突破420万辆销量大关,得益于技术创新、规模化优势和低成本供应链。2025年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进入“大决战”“淘汰赛”。为增强比亚迪乘用车竞争力,比亚迪需要整个供应链共同努力、持续降本。因此比亚迪对供应商所供货产品提出要求:从2025年1月1日起降价10%。
信件中还写道,“请您和团队务必认真对待、切实挖掘降本空间、积极推动要求达成,尽快对接比亚迪资源开发团队,在12月15日前通过SRM系统将降后价格报给我司。”
当天网络上还流传着另一封疑似供应商回应给比亚迪的邮件。邮件称,比亚迪要求供应商2025年起进一步降本10%的通知已收到,但表示“强烈不满和严正抗议”,并呼吁比亚迪作为行业龙头,应立足于长期发展的全局高度,停止以无底线的压榨模式获取短期利益,而是应当推动供应链良性发展,共建公平、可持续的合作环境。
据澎湃新闻报道,记者从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处了解到,供应链中零部件定期降价是行业惯例,由于车企处于强势一方,供应链企业基本都会遵循。但在近年来行业竞争加剧、价格战肆虐的情况下,供应链企业严重承压,有部分车企并不会要求供应链企业降价,而是会努力为其保留一定的利润空间。
官方数据显示,比亚迪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50万辆,为50.27万辆,创历史新高;今年1-10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25.05万辆,同比增长36.49%。
第三季度报告显示,比亚迪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011.25亿元,同比增长24.04%;归母净利润116.07亿元,同比增长11.47%。今年1-9月,比亚迪共实现营收5022.51亿元,同比增长18.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2.38亿元,同比增长18.12%。
截至11月27日收盘,比亚迪的股价报279.69元/股,跌幅达0.47%,总市值为7653亿元。
图源:Wind
11月27日,某知名汽车主机厂供应商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汽车价格战最终传导到上游后,供应商将不得不采取降本措施,否则将被踢出供应商队伍。面临成本压力,汽车供应商常常采取削减人力成本、降低用料标准等措施;供应商为节约用电成本,白天停工、夜间开工也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掺杂回料等乱象,一些整车厂为价格和生产效率等原因,在质检和验收环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终影响产品质量和汽车整车安全,损害消费者利益。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汽车供应链各方调研了解到,汽车价格战下,整车厂多种途径向上游供应链转移降价压力,多会要求供应商提供降本方案、缩短供应商比价周期和延长付款周期、以低价劣质供应商替换稳定供应商、向供应链企业摊派购车指标等。
汽车供应商面临整车厂不断缩短的比价周期和不断延长的应收账款账期。以比亚迪为例,长三角一名汽车供应商人士表示,比亚迪同一零配件往往交给多个供应商,供应商原本的比价周期为一年或者半年,现在缩短到三个月一次,价格较高的供应商将直接出局。
应收账款方面,以终止IPO的汽车供应商上海紫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在回复监管问询时,紫江新材表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0.71亿元、1.09亿元、1.93亿元和3.1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超过30%。各报告期末,比亚迪应收账款余额占比超过70%,比亚迪供应链采用迪链供应链票据,信用期为7个月,“该信用政策高于可比公司、高于公司其他客户,也高于比亚迪对其他供应商给予的信用期”。
(本文综合自中国证券报、新浪微博、澎湃新闻、公开信息、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