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汽车商业评论》:猛批汽车行业内卷怪状

笔者根据直播总结了贾博士的观点与言论,同时给出了《电车商业研究》的观点,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贾可博士的主要言论

贾博士在开幕演讲中炮轰了中国汽车内卷的六种怪现象:一是卷成本,偷工减料、造假售假;二是卷技术:哄骗伙伴,抄袭技术;三是卷资金:拖欠货款,代币伺候;四是卷用户:平息事端,连蒙带哄;五是卷关系:上下腾挪、左右逢源;六是卷舆论:混淆视听,水军盛行。

1.卷成本:偷工减料,造假售假。前两年新冠疫情期间,芯片短缺,有车企就用消费级、工规级芯片来代替车规级芯片。很多安全件也是如此。现在,这样的风气有没有愈演愈烈?某些汽车公司,敢用比同行低一半的成本来给用户安装充电桩,那么那些电源、电缆、接线盒、接地线,那些辅料会是什么样的材料?

2.卷技术:哄骗伙伴,抄袭技术。不能否认有些车企在垂直整合上有自己的技术优势,但是同样不能否认,有些车企在供应商辛辛苦苦做好方案开源技术后,就一脚把供应商踢开,然后自己垂直整合。这样垂直整合的产品,有不少虽然安全性和可靠性不如供应商,但是对于这样的厂家来说,能用就行。当然,这种车企知道海外管得严,供应海外的汽车,还要用原供。

4.卷用户:平息事端,连蒙带哄。毫无疑问,整体而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安全性上已经取得突飞猛进的提升,但是有些车企因为卷价格、卷成本、卷技术,必然导致产品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如果是一般问题,那就对用户推诿,如果着火,那就迅速反应,一方面赔一辆比原车价格高一些比如贵出三成的同品牌新车,一方面要求用户签署着火责任不在厂家的合同。

5.卷关系:上下腾挪,左右逢源。中国是一个关系社会、人情社会,这本来无可厚非,适可而止,都是正常。但是,某些车企为了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明星企业,拿到最多最全的各类资源,用尽了各种“外交”手段,某些院士、某些专家、某些官员不仅是这类企业的座上宾,更是自己的传声筒,所以这种企业好事最容易遇到,坏事也最容易化解。

6.卷舆论:混淆视听,水军盛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但是这样的企业精心培育了强大的水军,他们散布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凡是好事,都跟这样的企业沾边,凡是坏事,都是别人的企业所为。但凡有谁敢说出一点这样企业的真相,那必然被水军围攻。他们虽然无法提出条理清晰的论点,只要打着爱国旗号,却可以不停发泄情绪,质疑别人的动机,颠倒黑白,夸大其词,说啥都是对的。

网上三种不同声音

一、完全赞同贾可博士的言论,到了欢欣雀跃的地步

贾可博士指出了行业内一些不正当竞争和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和担忧。认为如果这样的内卷延续下去,没有等智能化真正开花结果,劣币驱逐良币导致的结果可能将导致市场实现一种令人难堪的规模集中。

贾可博士在言论中倡导车企通过技术创新和诚信经营来提升竞争力。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他也强调了诚信经营的重要性,呼吁车企遵守商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完全反驳贾可的言论

针对贾可博士的言论,有人认为这种现象在汽车行业中早已存在,并非新鲜事,现在提出批评只是因为某些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才进行炮轰。

汽车行业内的一些不良现象早已存在,“卷”这词没出来之前就存在上述一系列不良事情,这是中国车市的普遍现象,不是目前内卷导致的。

现在跳出来反对卷的那些车企同样存在偷工减料、拖欠供应商货款、抄袭等不良事件,甚至更严重,不能因为自己卷不过人家,就哭哭啼啼说人家耍流氓,还借贾可之言炮轰。

三、更有人怀疑贾可博士的立场有问题

假设贾可举的那些例子是真的,那就是对暗指的车企是很严重的指责,必须说个明白,当然也该负法律责任。如果为了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的法治化进程,他应该像长城汽车那样光明正大去举报去投诉,而不是在公开论坛上为了讨好某些车企,炮轰其他车企。在公开场合发表没有证据的批评——这实质也逾越了媒体权力的边界,本身也会导致媒体行业的“卷”和无底线。

《电车商业研究》的观点

1,行业变革与竞争加剧: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进入50%后,中国汽车产业乃至世界汽车产业往何处去,都值得思考:到底是加速进入电动化、智能化时代,还是增程式、混动过渡占大头,纯电动放缓?今年到了转折点,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一些车企为了获取市场份额而采取不正当手段,这些问题因此变得更加突出。

4,作为汽车蓝皮书论坛主席,贾可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他本次炮轰式发言,我佩服他勇气。他对这些问题的批评和揭露更容易引起媒体和公众的注意,从而推动行业进行反思和整改。

5,贾可博士的多重身份,这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在炮轰谁,这种立场与偏激的发言必将引起广泛争议。我认为有更好的建议通道的情况下,还是尽量不要采取这种方式,有失第三方机构的公平公正原则。

6,我是从消费电子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业的,根据我的经验,只有在中国卷出来的企业,才可能是全球性的企业!我不认为“卷”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反而是让劣币快速去清的过程。“卷”本身就意味着追求卓越,“卷”是技术革命驱动产业变革的必然,只有充分的竞争才是调节供需矛盾的最优解,能“卷”出用户利益最大化,为用户真正创造价值。

最后

企业经营要有底线思维,行业更应该“强产品”“强质量”“强服务”“强价值”“强品牌”,尤其重要的是“强法治”“强公平”。

THE END
1.“偷工减料”的汽修店看度新闻网摘要:车主将因交通事故的私家车送到汽修店维修,与汽修店建立车辆修理合同关系。谁知汽车修好几天后发生多处故障,经过检查发现这辆车本应更换的37处零部件,却只有8处是全新的,其它配件不是没换,就是用的旧配件。汽修店对作为消费者的车主是否构成欺诈?您正在收听的是——“偷工减料”的汽修店 0https://www.cditv.cn/cdradio/show/6475-2020936.html
2.一汽奥迪Q2L车辆C柱外饰板行驶中脱落这是车辆本身部件设计缺陷材料偷工减料问题,与4S店电话沟通,其却以过3年保质期为由,要车主承担更换费用!!诉求:品牌方偷工减料,费用应由厂家或4S店承担。 投诉来源:车质网以上内容不代表新浪汽车观点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发布处理进度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http://feedback.auto.sina.cn/fb/detail/657820/
3.被央视曝光的4家车企,“偷工减料”质量差,倒贴钱也不要买?中国中央啊战侃车 696粉丝 用心剪辑 不辜负每一份热爱 01:14 奥迪A6“库存成山”?9万直接开走?车商哭诉:实在卖不动了! 01:45 高速“统一”限速来了?以后开车不再提心吊胆,车主:噩梦结束了 01:12 60岁以上没有驾照的老年人,可以驾驶什么车?交警:这些随便开! 01:12 “交强险”又改了?不再是950元?老司机https://www.163.com/v/video/VAJJ0U5M2.html
4.车市价格战引发老车主不满,智能化投诉成热点电池故障新浪财经车企价格战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是2024年有关车身生锈相关的问题也明显增多,同时引发消费者对“偷工减料”的质疑。与此同时,不少消费者反映车辆疑似存在减配的问题,实际配置与宣传不符。 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月度渗透率突破50%,有关电池故障、智能化投诉也逐渐引起消费市场关注。2024年汽车质量问题中,动力系统问题投诉http://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1-03/doc-inecsmeu9450700.shtml
5.坦克系列该降价了。300.15万,400表情图片同时转发到车友圈发布评论 等车弟总弟那个蠢货 RAV4荣放车主·车龄4年 更多徽章 动态 精华 关注 获赞关注TA 然后像比亚迪一样压迫供应商偷工减料? 评论发表于7天前 回复点赞 流浪丶三毛 动态 精华 关注 获赞关注TA 想啥呢,一分钱一分货 评论发表于7天前 回复1点赞1 前往 页热门https://www.dongchedi.com/ugc/article/1819520118985732
6.车企动不动就要求供应商降价,降无可降就只有偷工减料一条路,安全性就车企动不动就要求供应商降价,降无可降就只有偷工减料一条路,安全性就别想了,能开就行 2024-08-08 16:51 韩国现代汽车在中国的销量从2016年的116.4万辆一路下降到去年的27.9万辆。 现代在中国节节败退的销量,犹如当年的三星手机一样。 今年根本就卖不动了,这么多盖上公章的车企,谁知道他们的心里有多苦https://xueqiu.com/6334469707/300397160
7.上汽集团(600104)个股概要股票价格最新资讯行情走势继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10%引发市场热议后,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也做了同样的工作,希望供应商希望降价10%。 一味的卷成本,让汽车价格越来越低,似乎看上去对消费者是个好事儿。但是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大家都懂。当供应商的成本降无可降,是否会通过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达到降本目的?那么这必将影响产品质量和汽车https://www.laohu8.com/stock/600104
8.中国汽车供应商,濒临崩溃更为普遍的是,面对车企提出的5%、10%甚至更高的降价目标,供应商不得不在材料成本上开刀,“偷工减料”成为行业的公开秘密。 一位在主机厂和供应商有多年经验的业内人士杨聪向盐财经透露,不少供应商会选择使用成本更低的国产材料代替原本进口的高品质材料,“他们可能偷偷部分换掉,甚至全部换掉,但不会告诉车企”http://www.bianews.com/news/details?id=201677
9.内卷卷不出中国汽车高质量发展《汽车K线》了解到,不止比亚迪,上汽大通、特斯拉等车企都在近期向供应商提出过降价要求。 不难看出,车企间的“内卷式”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已传导至供应链。零部件供应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降低价格,压缩利润。这导致了研发投入不足,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出现了偷工减料、造假售假的现象。 https://www.mlwch.com/cfa24ba61feab8.html
10.采购谈判的技巧(通用20篇)现实交易的结果往往是:作为买方,一味追求“物美价廉”的主观价格,必然要与卖方的“物美价高”的客观价格发生冲突,结果可能是谈判破裂或卖方暗地里偷工减料经过十八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箱、汽车零部件、高等教育、装潢材料制造、旅游和房地产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业绩,资产总额已经超过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tanpanjiqiao/7442192.html
11.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1第8期(总期58期)在线培训课程四是完善外商投资服务保障体系,确保产业链供应链重点外资企业稳健运营。健全外商投资服务机制,强化重点外资企业联系服务,推动重点外资项目加快落地和建设,持续加大外商投资保护力度,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 五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外资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营造良好环境。深入开展外商投资法配套规定"立改废",完善外商投资管https://www.zzqyj.net/?list_89/1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