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顾有话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占率超五成,供应链里谁最吃香财富号

摘要:2025 年中国在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占比达 50%,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突破 70%,相关专利申请量达 5688 件。这得益于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与政策强力推动。华为、比亚迪、小米等企业纷纷布局,形成覆盖本体制造、核心零部件、AI 大模型的完整产业链。技术端,AI 大模型与具身智能技术推动行业量产化,需求端,劳动力短缺与老龄化催生自动化替代浪潮。

2025 年中国占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份额达 50%,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突破 70%,相关专利申请量达 5688 件。这一优势得益于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与政策强力推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构建了“技术突破 - 应用验证”的双向循环机制,华为、比亚迪、小米等企业纷纷布局具身智能赛道,形成覆盖本体制造、核心零部件、AI 大模型的完整产业链。

全球加速扩张,中国占比过半

2023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 21.6 亿美元,中国市场已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2025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 82.39 亿元,占全球总量的 50%,同期具身智能市场规模 52.95 亿元,占全球 27%。从出货量看,2024 年中国商用销售出货量约 2 千台,预计 2030 年将增至近 6 万台,复合增长率高达 95.3%。全球市场方面,2025 年规模预计达 56 亿美元(CAGR 52.1%),2029 年将突破 300 亿美元,其中北美地区当前占据 47.5% 市场份额,但亚太地区增速领先。

技术突破与政策需求共振

技术端,AI 大模型与具身智能技术降低开发门槛,推动行业从实验室走向量产。2025 年被多家机构视为“量产元年”,万台级量产将解决数据匮乏难题。需求端,制造业劳动力短缺率达 12%,叠加老龄化社会护理需求,催生自动化替代浪潮。中国 56% 的工业用户计划年投入超 200 万用于机器人升级。政策端,中国地方政府设立百亿级产业基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 2027 年实现规模化发展目标。资本层面,2025 年前 5 个月中国相关领域融资额达 232 亿元,超 2024 年全年总和。

中国企业布局产业链广泛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呈现典型的"金字塔形"价值分布,上游核心零部件占据总成本的75%,其中精密减速器(13%)、高端电机(16%)、行星滚柱丝杠(19%)和传感器(11%)构成主要成本项。该产业链可明确划分为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整机制造与系统集成、下游应用场景拓展三个层级,各环节技术成熟度与国产化进程呈现差异化特征

上游核心零部件领域,中国企业已在多个细分赛道实现突破。减速器方面,绿的谐波的谐波减速器全球市占率超35%,其RV减速器精度达1弧分,打破日本厂商垄断;双环传动行星滚柱丝杠技术精度达0.002毫米,寿命突破10万小时。

电机领域形成技术梯度布局:鸣志电器无框力矩电机功率密度3.5kW/kg,江苏雷利同类产品达8kW/kg,禾川科技电机响应速度0.01ms。传感器赛道呈现"视觉-力觉-触觉"协同发展,奥比中光3D视觉传感器国内市占率70%,柯力传感六维力传感器精度达0.1%FS,汉威科技柔性触觉传感器实现皮肤级感知。

中游制造环节呈现两种差异化技术路线:特斯拉Optimus采用垂直整合模式,自研一万余个独特部件,通过全栈技术掌控实现成本从2024年5万美元/台降至2.8万美元/台;优必选Walker S则推行模块化设计,其灵巧手已适配70余家客户,形成开放生态国内产能建设加速,祥鑫科技年产能10万套执行器模组,拓普集团规划关节部件年产能100万台,智元上海工厂已实现千台级量产。

【投顾姓名及其登记编号】唐峰(S1160622100001)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本资料所含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投顾观点仅供您参考,不作为投资的决策依据。投资者应审慎判断,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及投资目标相匹配的产品和服务。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东方财富证券力求本文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担保其内容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在任何情况下,东方财富证券不对任何机构/个人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THE END
0.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的脖子在哪里?工业机器人机器人制造业在上游环节,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此三种的最核心的零部件,国产化率仅为36.53%、24.50%、31.20%[5]。相较于复杂的中游制造环节,核心零部件的逻辑更为简单直接——无论其它环节业态如何,该环节的需求永远存在,是整个机器人工业的基石。若能实现上游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不仅能解决供应链安全问题,也能显著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uglm14283/9;/325eql2kok€jtjz97;93;@3ujvsm
1.和总书记“同框”的人形机器人:从芯片到零部件国产化率超90%这款人形机器人在实验室已完成多次迭代。澎湃新闻记者 邹桥 邹娟 编辑 海日(02:49) 国产化率超过90% “这台人形机器人完全由我们自主研发。我们的供应链现在都自主可控,从芯片到零部件,它的国产化率已经超过90%。”顾捷说道。 公开资料显示, GR-1身高1.65米,体重55公斤,全身最多可达54个自由度。因为这款机器jvzquC41pg}t0|npc0ipo7hp1|~0is44249.3;2231jpe6no|yvgg~5873;:37xjvor
2.中信证券:海外疫情对我国产业链影响的全景透析新冠肺炎新浪财经产业维度,短期需求受到的冲击大于供给,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产业为电子(半导体)、计算机、机械(零部件、机器人(19.010,0.33,1.77%)等)、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锂电设备)等,冲击相对有限的产业为家电、通信、石油石化、有色金属与新材料等。 摘要 ▌宏观维度: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核心位置,优势集中体现在中下游制造领域jvzquC41hktbplj0uktb0lto0et0u}tem1nz{s44246.2<2531jpe6nkozryj94248837xjvor
3.夏厦精密:小模数齿轮单项冠军,拟募资7.5亿扩充产业链提升市场份额未来,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加速齿轮产品的国产化研制步伐,加大对国产齿轮的需求,进一步实现进口替代。据全球移动机器人市场的领导者(MIR)数据显示,新冠疫情以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逐年上升,2022年达到35%,预计2023年或达到37%。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公司已经具备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之一—jvzquC41ycv/gjxvoqtf{7hqo1g0497532884A=74:<6793jvor
4.华为成立“极目机器”布局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持续推荐核心零部件根据GGII统计数据,2021年协作机器人国产化率大幅增长至78.98%,相比前一年度提升9.58%,有望实现国产化弯道超车。 协作机器人产业链的国产化前景同样值得期待。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协作机器人的产业链包括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及系统集成和下游广泛的应用场景。在上游核心零部件中,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三大jvzquC41goisgjykxg4fc|yoqpkz0lto1Husv~sg1X5TjjwgaCxuklqgFgzbku4424918;63:2713@62256459
5.工业机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工业母机国产替代加速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导致我国机床企业毛利率偏低 机床作为高端制造业,但是机床公司毛利率并不高。国内机床上市公司的毛利率普遍在 25-30%,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高端机床所用关键零部件多数依赖进口,国产化率低。 国产“工业母机”毛利率显著低于海外 国内机床龙头公司毛利率显著低于海外机床厂。2021 年,除科德数控外jvzquC41yy}/3>=lkzof0lto1pkxu6igvcom1;=914>82A=0jvsm
6.库卡李宏伟:中国市场聚焦3C和工业用机器人,国产化率八成李宏伟“库卡供应链的本土化一直是我们的一个核心战略,我们所说的本土化,是指零部件也在国内生产,这样可以保证我们产品的采购交期。目前我们国产化率大概在80%左右,我们接下来会继续提升这个比例。”李宏伟表示,库卡中国和库卡全球在产品和技术上有互补和分工,在产品路线图上充分对齐,库卡中国聚焦3C等产品也充分体现了中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2/:6/3:5eql2kmv€te‚~858:4;:3ujvsm
7.机械行业2023年度策略:行业回暖技术进步进口替代目前光伏电池片环节设备零部件国产化率较低且价值量较高的为真空泵、腔体与 电源。腔体生产设计难度较小,国产供应商较成熟,真空泵与电源国产化率相对 较低。 真空泵主要应用于硅片拉晶,电池片高方阻扩散(低压扩散炉)和 PVD、PECVD 镀膜工艺,组件层压环节等。硅片拉晶环节真空泵基本已实现国产化,而电池片 环节目前jvzquC41el4tkwf0eqs/ew4ctvodnnx1xkkx1@948:?1:@913dgbf>h9c2622:9{ln
8.多款国产机器人亮相工博会焊接机器人核心零配国产化率提升2023年的工博会上,国产机器人的比例大幅上升。以自动化机器人点焊为例,目前在产的镀锌板燃油车,车身有超过2000个焊点,焊接机器人在汽车生产中极为重要,其核心零配件往往依赖大量进口。而如今,该领域的国产化率越来越高。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jvzq<84o0etxg|y0eqs0vrfpzkg0c8724551;876147:3=74:0nuou
9.埃斯顿获155家机构调研:2023年埃斯顿机器人智能产业园二期项目答:公司的研发包括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应用型技术和产品研发,研发重点包括并不限于:新产品的开发,以满足新兴行业的需求及开拓现有行业的深度应用;零部件的国产化率提升;软件的易用性和数字化增值业务的发展;高壁垒行业应用、质量及性能提升;视觉、控制器、伺服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开发等等。工业机器人是公司的核心业务,jvzquC41uvudm762lsqb0lto0et0497625661l;778852950ujznn
10.2025至2030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壁垒与进口替代空间评估报告根据《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25年版)》预测,到2030年,示范基地内高端装备国产化率整体有望提升至80%以上,其中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如减速器、伺服电机)国产化率将从当前的55%提升至75%,高端数控系统国产替代空间超过300亿元。此外,示范基地还将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合作与产能输出,预计到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71714=493881595782722970ujzn
11.论空间,开箱专精特新小巨人国产替代是业绩空间的第二支柱,不同于渗透率相对确定曲线趋势,国产率方向易研判,但节奏难掌握。我们研究的十大新兴产业的115个主要细分环节中,有39个环节具备较大国产替代空间,其中,半导体/机器人/智能汽车是全产业链层面有待国产突破的领域,此外,光伏/风电/锂电/云&光等已实现整体较高国产化率的产业链中,也有部分jvzquC41ycrmu}wggvio0lto1cxuklqgu1975B: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