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解读

1、第三章机械零件的疲劳设计3.1疲劳断裂的过程及断面特征3.2材料的疲劳特性曲线3.3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系数3.4机械零件的疲劳极限应力图3.5机械零件的疲劳平安系数计算方法3.6现行疲劳损伤积累假说及其应用3.1疲劳破坏的过程及断面特征为什么会造成疲劳破坏?主要是材料外表有裂纹存在,在反复变应力作用下,裂纹的外表周期性地压紧和分开,使裂纹扩展,当裂纹开展到一定程度后,余下的截面不能满足静强度要求而发生的突然性一次断裂而形成的断面。断裂面由光滑的疲劳开展区和粗糙脆性断裂区组成轴向变形不均匀载荷的波动,裂纹前进不均匀断裂扩展光滑疲劳开展区脆性断裂粗糙的脆性断裂区疲劳断裂的过程一般由两个

2、阶段构成:第一个阶段是零件外表上应力较大位置的材料发生剪切滑移,产生初始裂纹,形成疲劳源;第二个阶段为裂纹尖端在切应力下发生反复塑性变形,使裂纹扩展直至发生疲劳断裂。对于实际的零件疲劳过程来说,由于材料内部存在夹渣、缺陷、微孔,外表存在划伤、微裂纹、酸洗等形成天然疲劳源,因此零件的疲劳破坏过程一般都是从第二阶段开始的。3.2.1材料的-N疲劳曲线1.疲劳极限-在循环特性r一定的变应力作用下,经过N次循环作用材料不发生疲劳破坏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极限(rN或rN)2.疲劳寿命N材料疲劳失效前所经历的应力循环次数N3.2材料的疲劳特性曲线3.疲劳曲线:应力循环特性r一定时,材料的疲劳极限r

3、N或rN与应力循环次数N之间关系的曲线1有限寿命区当N103(104)高周循环疲劳当时随循环次数疲劳极限对于机械设计问题,大局部材料处于AB段,这一区域中,疲劳曲线符合指数方程:循环基数N0与材料性质有关,硬度愈高,循环基数愈大。对于钢:假设硬度350HB,取N0=106107;350HB,取N0=1010625107有色金属:N0=25107。指数m对于钢:拉应力、弯曲应力和切应力时:m=9接触应力:m=6对于青铜:弯曲应力:m=9接触应力:m=8注意:有色金属和高强度合金钢无无限寿命区。2无限寿命区持久极限对称循环:脉动循环:当作用在材料上的疲劳应力小于r时,疲劳极

4、限不再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3、循环特性r对疲劳曲线的影响应力循环特性越大,材料的疲劳极限越大,对零件强度越有利。对称循环应力循环特性=-1最不利寿命系数:式中:寿命系数。如果循环基数N0和疲劳极限,那么N次循环时的疲劳极限为:材料的am曲线用材料的标准试件实验,m-a曲线表达的是在不同循环特性r的应力作用相同的次数N,材料的疲劳极限应力分布图,在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等寿命的,又称为疲劳极限应力图.图3.6塑性材料的m-a曲线图3.7低塑性和脆性材料的m-a曲线塑性材料的a-m简化曲线常用疲劳极限数值表3.1max=m+a=sm=s-a1、应力集中的影响:应力集中

5、系数、考虑零件几何形状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q考虑材料对应力集中感受程度的敏感系数3.3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系数上述曲线是用材料的标准试件进行试验的,实际零件的疲劳极限由于应力集中、零件尺寸、外表状态的不同而不同。2、尺寸的影响-尺寸越大,材料的晶粒会愈粗、出现缺陷的几率也就会愈大、机械加工后所形成的外表冷作硬化层(对疲劳强度有利相对较薄。尺寸系数:,图3.14钢的尺寸系数a和铸铁的尺寸系数b3、外表状态的影响:外表的质量好坏对疲劳源的形成、应力集中、抗疲劳能力等多方面产生影响。-外表状态系数:,零件加工的后处理方法对外表状态的影响也很大,淬火、渗碳、渗氮、抛光、喷丸、滚压都可

6、以提高抗疲劳强度,减少初始裂纹产生和扩展作用。4、综合影响系数:计算时要将零件的工作应力幅乘以综合影响系数。试验说明,应力集中、零件尺寸和外表状态三种因素都只对应力幅产生影响,而对平均应力的影响十分微弱,可以不予考虑。3.4机械零件疲劳极限应力图考虑综合影响系数kD和寿命系数kN1.所谓机械零件的疲劳极限应力图是在考虑了综合影响系数和寿命系数之后得出的疲劳极限应力图2.综合影响系数只对极限应力幅有影响,而寿命系数对应力幅和平均应力均有影响3.工作应力点(m,a)必须落在平安区内,当零件受到的应力增长导致发生破坏时,最终发生的破坏形式与应力的增长规律有关。工作应力增长的规律图3.17

7、三种常见的应力增长方式3.5机械零件平安系数的计算疲劳强度的计算采用的是平安系数计算,即判断危险截面处的平安程度,准那么为:SS该算法具有验算性质,因为计算是在零件的材料,结构和尺寸均已确定的条件下进行的按=常数进行加载时的疲劳平安系数的计算方法1.图解法求平安系数当工作应力处于疲劳平安区时首先发生疲劳破坏当工作应力处于塑性平安区时首先发生塑性破坏2.解析法求平安系数工作点位于疲劳平安区时AE直线方程由几何关系化简按应力幅求平安系数对于位于塑性平安区,按照=常数进行加载的机械零件,其平安系数的计算公式为:例3-1试绘制此材料的极限应力图。解:要绘制材料的极限应力图,必须知道

8、外,还应该确定的值。例3-2一个由40Cr制成的零件,=185MPa,=-75MPa,外表抛光,=1.3,=0.9,材料的抗拉强度极限=750MPa,屈服极限=550MPa,疲劳极限=351MPa。计算此零件的平安系数是多少?=130MPa=55MPa等效系数=0.3合金钢=0.20.3取=1=1.723.6线性疲劳损伤积累假说及其应用3.6.1稳定变应力和非稳定变应力稳定变应力规律性非稳定变应力随机性非稳定变应力疲劳损伤积累图线性疲劳损伤积累假说-零件材料内部的损伤是逐渐累积的,每一次应力的作用都会使零件的寿命都受到微量的损伤,当损伤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将产

10、307MPa,m=9,N0=5106。现用此材料作试件进行试验,以对称循环变应力1=500MPa作用104次,2=400MPa作用105次,试计算该试件在此条件下的平安系数。假设以后再以3=350MPa作用于试件,循环多少次才能使试件发生破坏?解:取那么:=104+=2.3421041.814对称循环,标准试件,假设再以作用次导致试件发生破坏,根据疲劳损伤积累假说有:得到:说明再加上作用,还能循环次。作业3-13-43-93-143-213-233-25复习思考题1、零件的疲劳断裂过程分为哪几个过程?断裂面有何特点?何谓疲劳极限?3、什么叫疲劳曲线?分为哪几个区?Kn,N0,m,r的几何意义及如何确定?r对rN如何影响?4、什么是极限应力图?如何绘制简化?5、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加以修正?铸铁件为何不考虑应力集中?高强度钢零件为何外表要求加工质量较高?综合影响系数如何定义?它只影响什么?6、何谓稳定变应力、非稳定变应力?怎样对随机非稳定变应力进行处理?7

THE END
1.抗疲劳制造原理与技术概论196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金属疲劳试验的一般原理》中给疲劳下了一个描述性定义:金属材料在应力或应变的反复作用下所发生的性能变化叫疲劳。所谓的抗疲劳制造技术是指在不改变零件材料和截面尺寸的前提下,通过在制造工艺过程中改变材料的组织及应力分布状态来提高零部件疲劳寿命的制造技术。这种技术的一个突出的特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f2kplzz.html
2.工程力学(第2版)13.7.2 零件尺寸的影响--尺寸因数290 13.7.3 表面加工质量的影响--表面质量因数291 13.8 基于无限寿命设计方法的疲劳强度291 13.8.1 构件寿命的概念291 13.8.2 无限寿命设计方法--安全因数法292 13.8.3 等幅对称应力循环下的工作安全因数292 13.8.4 等幅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疲劳寿命估算293 13.9 结论与讨论294 13https://baike.sogou.com/v128821692.htm
3.东北大学机械设计考研回忆试题专业课考研资料4.(97‘)机械零件的胶合失效是如何产生的? 5.(97‘)机械零件上那些位置容易产生应力集中? 6.(98‘)用文字描述迈内尔理论。 7.(99‘)在进行机械零件有限寿命的疲劳强度计算时,需要将材料的疲劳曲线修正为零件 的疲劳曲线,有几种修正方法?各有何有缺点? http://www.freekaoyan.com/jy/zhuanyekeziliao/2019/12-19/1576724852455480.shtml
4.机械强度杂志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2019年第01期研究国内外多轴低周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归纳了基于临界面法及应变路径的多轴疲劳寿命评估模型,比较了其优劣及适用性。目前多轴疲劳寿命的预测主要是针对一种或少量几种材料而提出的经验或半经验的公式,当这些公式用于其他材料时,常常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多轴疲劳问题十分复杂,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在等温、常幅载荷条件https://www.youfabiao.com/jxqd/201901/
5.热作模具热疲劳寿命评估及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自1944年BOAS等[7]第一次提出热疲劳的概念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热疲劳损伤行为和失效机理的研究,并通过调整材料的化学成分、改进制造工艺和零件结构等方法,来改善材料微观组织和受力状态、提高力学性能、减缓和阻止疲劳裂纹的萌生与扩展,以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8-9]。热作模具的使用环境决定了模具材料的选用,以及服役http://www.cmemo.org.cn/fileup/HTML/20191116.shtml
6.控制残余奥氏体量的方法有哪些?零件淬火后总会或多或少的留有一些未转化的残留奥氏体。过多的残留奥氏体对零件的使用寿命和硬度不利,会造成软点和尺寸的不稳定性,但适量的残留奥氏体可以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残留奥氏体来控制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以达到预期效果。 http://www.leemanchina.cn/Article-3120138.html
7.重磅丨中联重科提出塔机30年寿命纳入国家标准公司动态新闻中心塔机结构的刚性匹配、局部的应力集中程度、连接型式等直接影响设计疲劳寿命。企业应有设计标准,结构设计贯彻抗疲劳标准,保障塔机结构满足设计寿命要求。 2.2先进科学的结构寿命计算方法 采用更先进的应力幅法开展塔机焊接结构疲劳寿命评价,建立产品材料疲劳性能基础数据库。 https://www.zoomlion.com/content/details18_22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