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零部件疲劳及抗疲劳方法

疲劳被称为机械构件的致命杀手。根据资料统计,机械构件(如车轴、曲轴、连杆、齿轮、弹簧、螺栓)破坏的50%~90%均为疲劳破坏。航空事故中,疲劳失效占飞机喷气发动机全部构件破坏的49%。除此之外,压力容器、海洋石油平台和多种焊接结构(如桥梁、塔架等),就连家庭用具(包括自行车、衣柜的合页和厨房里水龙头手把等)都会发生疲劳破坏。

疲劳破坏引起的事故并不少见。比如发生在1842年的凡尔赛铁路事故、世界第一个大型喷气客机“彗星”号的空中解体、美国F-15战斗机的空中解体、震惊世界的德国高铁事故等知名灾难,均源于金属的疲劳。

疲劳的分类

疲劳大致分为两类︰低周期疲劳及高周期疲劳。

一般而言,发生疲劳破坏时的应力周期次数少于十万次者,称为低周期疲劳;高于此次数者,称为高周期疲劳。低周期疲劳的作用应力较大,经常伴随着结构的永久塑性变形;高周期疲劳的作用应力较小,结构变形通常维持在弹性范围内,所以不致有永久变形。

疲劳破坏特点

1、疲劳对缺陷(例如缺口、裂纹及组织缺陷)十分敏感,由于疲劳破坏是从局部开始的,所以它对缺陷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2、疲劳为脆性断裂,由于一般疲劳的应力水平比屈服强度低,所以不论是韧性材料还是脆性材料,在疲劳断裂前均不会发生塑性变形;

3、疲劳为低应力循环延时断裂,即断裂的发生有一定的寿命,其断裂应力水平往往低于材料的抗拉强度甚至是屈服强度。

疲劳破坏的危害

金属材料无论是塑性材料还是脆性材料,疲劳破坏都是突然发生的,事先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和事故征兆;因此,这种破坏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严重威胁重大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人员的生命。

航空史上最著名的军用飞机疲劳破坏事件,当属1969年美国空军的F-111空中解体。1969年12月22日,编号第94号的F-111在基地上空进行武器抛投训练,在拉起飞行时,左翼掉落,飞机坠毁,两名飞行员当场丧生,飞机残骸中连接机身和左机翼的枢纽接头从中间断裂成两半。事后检查残骸发现,是枢纽接头下缘的半椭圆形疲劳初始裂纹瑕疵导致的。

疲劳寿命预测常用方法

疲劳破坏的危害显而易见,对疲劳寿命的预测,可有效预防零件提前出现问题,防止事故发生。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很多,从基本原理来讲,可分为名义应力法、局部应力应变法、能量法、场强法等,航空发动机中用的比较多的主要是名义应力法和局部应力应变法。

名义应力法

名义应力法以应力为控制参量,假设对任一构件(或结构细节或元件),只要应力集中系数KT相同,载荷谱相同,它们的寿命就相同。由于目前结构应力分析普遍采用有限元方法,所获得的应力值都是局部应力,一般情况下不会通过名义应力和应力集中系数进行寿命估算,因此,名义应力法应该称为基于应力的方法更为合适。

局部应力应变法

局部应力应变法以应变为控制参量,认为若一个构件的危险部位(点)的应力-应变历程与一个光滑试件的应力-应变历程相同,则寿命相同。

局部应力应变法主要用于解决高应变的低周疲劳和带缺口结构的疲劳寿命问题。该方法的特点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分析、计算将结构上的名义应力转化为缺口处的局部应力和应变。它可以细致地分析缺口处的局部应力和应变的非线性关系,可以考虑载荷顺序和残余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因此,到目前为止,局部应力应变法是一种比较好的疲劳寿命估算方法。

寿命预测流程

航空零部件应力的检测

由此可见,不论是疲劳破坏的产生,还是疲劳寿命的预估,都离不开应力的检测。航空构件因为其精密性,检测应力时更应注意保存构件的完整性。传统的盲孔检测法虽然精准,但钻孔对构件有一定破坏性,且常引起材料损伤和屈服,改变局部应力状态,在航空构件应力检测方面不太适用。

相比之下,X射线衍射法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因其在检测部件时不会破坏材料,检验数值精准,是检测飞机金属疲劳和材料应力问题的重要工具。

检测方法找对了,检测设备的选择同样重要。航空零部件大多属于轻型薄壁件,对检测设备的精准及灵活性要求更高。在琳琅满目的应力检测设备中,哪一种更为合适呢?

过去,专门的实验室和工厂车间残余应力分析仪,因机械设计的性质问题而导致精度下降,或者因为角度问题,限制了检测的精准性。

现在,使用日本Rigaku的大功率微区应力仪AutoMATEⅡ,扫描机械精度可达0.1微米,系统误差小,保证了微区应力分析的精度;独立的双轴系统,对特殊结构的样品(如齿轮)检测适应能力强,轻松实现齿轮齿向和轴向应力的无障碍检测。

与同类利用X射线原理检测残余应力的设备相比,AutoMATEⅡ不管是在精度上,还是在材料检测范围,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是实验室专用高精度应力检测仪器。

据悉,目前中国地区拥有大功率微区应力仪AutoMATEⅡ的企业大多数为日资企业,只有北京翔博科技引进了该仪器并对外提供检测服务。

作为日本理学中国地区销售代理,北京翔博科技在残余应力检测与变形控制方面实力不容小觑,与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残余应力与变形加工控制联合实验室。目前,翔博科技拥有各型X射线衍射法、磁测法、盲孔法应力检测设备二十余台,多次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航空构件抗疲劳常用方法

根据翔博科技工程师介绍,检测残余应力,最终目的是要预防或者减少航空部件发生疲劳失效的情况,并据此进行部件的长寿命设计。

如何降低飞机构件疲劳破坏呢?

首先,在结构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产生应力集中,对过渡圆角、螺栓孔等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进行优化。主要工艺方法包括滚压、挤压、喷丸、干涉配合和抛光处理等。

其次,裂纹往往出现在材料缺陷或者加工缺陷位置,必须加强零部件加工制造工艺,严格控制关键位置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减少疲劳源,防止超差等质量问题引起的疲劳失效。在这方面,可以采用应力检测、变形测量、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数字化工艺方法,对各个工艺环节进行仿真模拟分析,最后确定最优加工方案。

THE END
1.抗疲劳制造原理与技术概论196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金属疲劳试验的一般原理》中给疲劳下了一个描述性定义:金属材料在应力或应变的反复作用下所发生的性能变化叫疲劳。所谓的抗疲劳制造技术是指在不改变零件材料和截面尺寸的前提下,通过在制造工艺过程中改变材料的组织及应力分布状态来提高零部件疲劳寿命的制造技术。这种技术的一个突出的特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f2kplzz.html
2.工程力学(第2版)13.7.2 零件尺寸的影响--尺寸因数290 13.7.3 表面加工质量的影响--表面质量因数291 13.8 基于无限寿命设计方法的疲劳强度291 13.8.1 构件寿命的概念291 13.8.2 无限寿命设计方法--安全因数法292 13.8.3 等幅对称应力循环下的工作安全因数292 13.8.4 等幅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疲劳寿命估算293 13.9 结论与讨论294 13https://baike.sogou.com/v128821692.htm
3.东北大学机械设计考研回忆试题专业课考研资料4.(97‘)机械零件的胶合失效是如何产生的? 5.(97‘)机械零件上那些位置容易产生应力集中? 6.(98‘)用文字描述迈内尔理论。 7.(99‘)在进行机械零件有限寿命的疲劳强度计算时,需要将材料的疲劳曲线修正为零件 的疲劳曲线,有几种修正方法?各有何有缺点? http://www.freekaoyan.com/jy/zhuanyekeziliao/2019/12-19/1576724852455480.shtml
4.机械强度杂志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2019年第01期研究国内外多轴低周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归纳了基于临界面法及应变路径的多轴疲劳寿命评估模型,比较了其优劣及适用性。目前多轴疲劳寿命的预测主要是针对一种或少量几种材料而提出的经验或半经验的公式,当这些公式用于其他材料时,常常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多轴疲劳问题十分复杂,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在等温、常幅载荷条件https://www.youfabiao.com/jxqd/201901/
5.热作模具热疲劳寿命评估及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自1944年BOAS等[7]第一次提出热疲劳的概念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热疲劳损伤行为和失效机理的研究,并通过调整材料的化学成分、改进制造工艺和零件结构等方法,来改善材料微观组织和受力状态、提高力学性能、减缓和阻止疲劳裂纹的萌生与扩展,以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8-9]。热作模具的使用环境决定了模具材料的选用,以及服役http://www.cmemo.org.cn/fileup/HTML/20191116.shtml
6.控制残余奥氏体量的方法有哪些?零件淬火后总会或多或少的留有一些未转化的残留奥氏体。过多的残留奥氏体对零件的使用寿命和硬度不利,会造成软点和尺寸的不稳定性,但适量的残留奥氏体可以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残留奥氏体来控制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以达到预期效果。 http://www.leemanchina.cn/Article-3120138.html
7.重磅丨中联重科提出塔机30年寿命纳入国家标准公司动态新闻中心塔机结构的刚性匹配、局部的应力集中程度、连接型式等直接影响设计疲劳寿命。企业应有设计标准,结构设计贯彻抗疲劳标准,保障塔机结构满足设计寿命要求。 2.2先进科学的结构寿命计算方法 采用更先进的应力幅法开展塔机焊接结构疲劳寿命评价,建立产品材料疲劳性能基础数据库。 https://www.zoomlion.com/content/details18_22705.html